字級大小:

A-

A

A+

p048 浮生的苦空

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

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 ──唐‧白居易


這首詩偈,是白居易開始學佛之後,因景仰鳥窠禪師的道行,「特入空門問苦空」而寫。空門,指的是佛教。佛門對「苦」與「空」的體會最深,你來佛門問苦空,那就問對了!

說到苦,我們生存的這個世間有萬種苦:有身體的苦、精神的苦;人我相處不好也苦,物質不調和也苦,求不到想要的東西也苦,身體老病死時也苦,內心被貪瞋痴驅使也苦,真是眾苦氾濫。白居易希望對「苦」、「空」的人生能多了解一些,因此特地來佛門問道。

「空」,不是空空如也的「空」,「空」中含藏萬物,「空」也有「和合」的意思,是一切法的本體。例如,人是由「四大」,即堅硬性的骨頭(地)、流動性的血液(水)、溫暖性的體溫(火),以及流動性的呼吸(風)和合而有;如果「四大不調」,就是缺乏了地、水、火、風這四大元素的其中之一,好比沒有了體溫,或沒有了呼吸,人怎麼能存在?

不只是人,世間萬事萬物都要藉「四大」和合才能存在。所謂「緣聚則成,緣散則滅」,由四大和合而有的人體,其本體是「空」,所以「四大皆空」,實際上是「四大皆有」。有了「空」,才能生出「妙有」;有了「空」,才有萬物,而萬物的本體也是「空」,「空」與「有」不即不離,是宇宙人生不變的真理。

「敢將禪事問禪翁」,來到佛門,向禪師請教生活上的禪心、禪意、禪修之事。

「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人生如夢,卻不知浮生是在夢中!假如你懂得「人生如夢」,「夢中何必爭人我?」就不會太計較人我是非了。

而對於白居易的造訪,鳥窠禪師也以一首詩偈來點醒他:「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人生如幻如化,短暫如朝露。如果能體悟到「無生」的道理,超越「去來」的限制與對立觀念,生命就能在無盡的空間中不斷綿延擴展,不生亦不滅了。

在現實生活中,煩惱少的人自然很少做夢。如果能參悟「人生如夢」的道理,儘管做夢時,五趣六道、人我是非都如同真的一般,醒覺時,也能「覺後空空無大千」,並沒有你我的差別對待,也沒有遠近的時空間隔,即體證「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的人生悟境!

二○一二年四月九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