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12 菩薩行誼

出家依在俗,得如法資具,

在俗依出家,獲微妙正法。 ──《本事經》


佛教雖不講究生活資用,但所謂「衣食足,然後禮樂興」,衣食住行是人在世間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出家依在俗」,一個人雖然出了家,但也難免和在家人一樣,必須過世間的生活。比方農禪生活,需要下田耕作,才能供應吃穿飽暖;乃至蓋屋建寺、著書立說、印刷出版,都必須仰賴世間物資的助力,才能圓滿完成,才有條件弘揚佛法。

此外,歷來許多慈善事業都是佛教的出家人所推動,例如:修橋鋪路、布施茶水、建築涼亭,這些雖然都是世俗的事,但是出家人一樣要關懷社會,利益眾生。只要是正當、合理、對眾生有利的事,就能「得如法資具」,可以在世間上有生活的條件。

「在俗依出家,獲微妙正法」,在家人如果歡喜依止出家法,過簡單的生活,歡喜念經拜佛、參禪打坐等修持,也同樣能得到法喜。如過去的維摩詰居士、勝鬘夫人、妙慧童女等,都是在家菩薩的典範。到了現代,有的寺院道場會舉辦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短期出家修道會等短期參修,都是讓在家人學習過出家生活的方便法門。

世間的人凡事都從「有」的上面去建立,比方:要有房屋、要有妻子兒女、要有親戚朋友、要有土地、要有財產,但是「有」是有限、有量,永遠都不會滿足。出家的人,大都能領會「無」的意義,「無」就是無限、無量,「無」裡面有時比「有」更多,「無」中反更能獲得無限的禪悅法喜、安樂自在。

所以,究竟是出家好,還是在家好呢?很難有絕對的答案。在家的人如果喜歡出家生活,要有出家的正知正見,才能獲得微妙的正法。不論出家、在家,都要有出世的淡泊思想,能做入世的弘法事業,才是真正的菩薩行誼。

二○一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