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71 智者無懼

所謂智者,不必辯言,

無恐無懼,守善為智。 ──《法句經》


「所謂智者,不必辯言」,一個聰明的人,不會光靠空洞浮泛的言論來成就自己;面對他人的批評、指責,也不會為了維護自身的名譽而急於解釋。好比社會上,有的人遭逢幾句批評、毀謗就氣憤填膺,馬上要反擊或登報澄清;有智慧的人不會計較這些閒話,因為他知道「是非止於智者」、「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東晉時代,龜茲國(今新疆疏勒)著名的佛經翻譯家,也是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的鳩摩羅什大師,一生為了翻譯佛經受苦受難。當初前秦苻堅派十萬大軍到龜茲國爭取羅什大師,幾經輾轉,又被後秦王姚興迎奉到逍遙園從事譯經工作,有上千人跟隨他翻譯佛經,規模相當浩大。他先後翻譯出《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三論經典,及《般若》、《法華》、《大智度論》、《阿彌陀經》、《維摩經》、《十誦律》等經論,對佛教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當時,後秦王姚興認為像鳩摩羅什這樣智慧超群的人,出家等於斷絕後代,相當可惜,於是安排許多宮女在逍遙園侍候他。此後不斷有弟子門人在背後議論批評,認為鳩摩羅什持戒不嚴。鳩摩羅什大師對於這樣的謠言從不加以解釋,到了圓寂前才將大家叫到跟前,當著大家的面把滿缽的針像吃麵條一樣吃下去,並說:「你們有誰能夠像我這樣吃下去?」大家啞口無言。鳩摩羅什大師接著說:「我能做到的,你們做不到,猶如蓮花生於汙泥,但取蓮花不取汙泥。」

有智慧的人但取善事,遇是非不計較、不辯解,能夠堅守善的原則,因此說「無恐無懼,守善為智」。

所謂「不遭人忌是庸才」,在世間上,有作為的人難免容易遭致譏諷毀謗,如佛陀曾受提婆達多陷害,耶穌也曾被弟子出賣。當我們被人詆毀、中傷時,能夠不辯解、不為所苦,面對是非時,自然能不為所動。

《法句經》的這四句偈語啟示我們,置身於人事紛擾的世間,應學習智者的德行與處世態度,就能隨時、隨處安然自在。

二○一二年六月一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