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09 戒定慧明

已有戒心,則定心成,

定心已成,則慧心明。 ──《佛般泥洹經》


這四句偈出自《佛般泥洹經》,說的是佛教的戒、定、慧三學。戒定慧,是三種修行增上的學問,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戒、定、慧三學增上,人格會隨著提升,品德也會更加完美。

「已有戒心」,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起心動念,都要存有戒心。什麼是戒心?就是規範自己行為舉止的心念。人有了戒心,可以約束自己,不讓自己有非法的言論或行為。例如:對於眾生的生命,不但不去殺害,還要護生;對於他人的財富,非但不貪取,還要給予保護;對於別人的名節,不但不予侵害,還要尊重、讚美他。時時保有戒己之心,就可以防非止惡,遠離煩惱。

在佛教裡,佛陀是戒行最嚴謹清淨的覺者。他不但自律,還為佛弟子制定出家、在家戒法,讓他們的身心有所依止。如十大弟子之一的優婆離,以「持戒第一」聞名;開創南山律宗的道宣大師,也因持戒精勤,而有「戒香芬潔,定水澄奇」的稱譽。

無論用世間的法律來約制自我,或依佛教的戒律來規範身心,甚至自己擬定一套處世標準,平日待人接物,都要能「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不但個人的基本原則不能改變,與人相處,也要保持隨緣的風度。就如一個國家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有民主和法制,有了民主法治,社會才有安定的次序,人民才有生活的保障。同樣的,一個人能時時警戒自心,人格道德自然能健全有序。

「則定心成」,有了戒己之心,行為合宜、心念不散亂,就容易生起定心。定心,是指不為外境動搖的心。再多的金錢,誘惑不了我;再高的名位,震撼不了我;再大的威勢,也恐嚇、威脅不到我,我自有安身立命的原則。一個人能不隨著世間的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風惑亂動搖,自然不會被世間的是是非非、好好壞壞所影響。

「定心已成,則慧心明」,當自心靜定不迷,智慧會如同日月般明亮照耀,可以看清世間萬物,不愚痴、迷惑不明理。

這首偈子啟示我們:謹守道德規範,可以使我們心慮澄定,進而引發般若智慧,轉煩惱為菩提,獲得圓滿幸福的人生。祈願人人都能「三學增上」,福慧圓滿!

二○一二年八月四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