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87 菩薩交友

不以諛諂親善友,於人勝法無妒心;

他獲名譽常歡喜,不謗菩薩得無怨。 ──《妙慧童女經》


「不以諛諂親善友」,每個人都有很多朋友,朋友當中有君子、有小人、有善人、有壞人。我們如何與君子、善友往來相交?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我們與君子交往,不可用阿諛諂曲的態度,以這種方式來對待善知識、良友,這是一種傷害。真正的君子之交,不需要吹牛拍馬,而是相互尊重,平等相處,更重要的是誠信、正直、互助、體諒,正所謂「能容諫諍之友,勿交阿諛之人」。假如朋友的學問比我們好,錢財比我們多,事業做得比我們大,朋友的一切都順心如意,聰明才華也過人,我們又該怎麼辦呢?這首偈語就說了,「於人勝法無妒心」,我們不必嫉妒,反而要讚歎他、尊敬他。而且「他獲名譽常歡喜」,朋友得到利益、榮譽,我們要跟他一起歡喜,給予讚歎,要有「沾光」的心態。因為朋友的利益、榮譽,就等於是我的利益、榮譽。倘若朋友得到好處、獲得發展,我們卻心生嫉妒,甚至想打擊、障礙對方,這就不是朋友的往來之道了。朋友之間要能互相成就,不要嫉妒障礙,能夠「成人之美」,才能做朋友。還有一種人,看到朋友幸福快樂,就不歡喜;朋友受難了,就幸災樂禍,這也是不對的。

我們對於有道的人,所謂的聖賢、善人,我們就稱做菩薩。菩薩不單單是指在佛殿裡供大家膜拜的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菩薩。只要有信心、肯上進、有利益別人的習慣,就可以稱為菩薩。菩薩當然有大小、有層次,相當於學生,有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的分別。我們或許不能做個大學生、大菩薩,但是至少可以做個小學生、初發心菩薩。

總之,我們要承擔「我是菩薩」,既然是菩薩,就要發菩提心,自利利人、自度度人、自覺覺他,還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此外,除了自己發心做菩薩外,還要「不謗菩薩得無怨」,對於世間上有德善人的發心,我們不可以隨便嫉妒、毀謗,才不致造作惡業,如此便能處世無怨。

二○一四年八月十八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