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45 空不可說

空則不可說,非空不可說,

共不共叵說,但以假名說。 ──《中論》


《中論》是佛教三論宗所依據的經典。《中論》的這四句話,有很深的道理。

「空」和「有」,是佛教探討宇宙人生真理的重要話題。究竟這個世間是空還是有?世界萬物是空還是有?甚至於妻子、兒女、榮華富貴是空還是有?佛教如何解釋這種種的問題呢?

「空則不可說」,佛教不說「有」也不說「空」,「空」的真理無以名之,「空」是不可說的。如果你說「空」,就有一個空的概念,還是落入「有」;觀念不空、思想意見不空,仍屬於「有」。「空」不是沒有,空也不是有,例如宇宙虛空,包容森羅萬象,說它沒有嗎?其實它包含很多。

《般若心經》有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有不是兩個極端的東西。舉例來說,空的茶杯可以盛水、空的口袋可以放東西、空的房子可以住很多人,世間由於有虛空,所以可以容納萬物,因為空,才會有。

「非空不可說」,非空,指東西本身不空,即使是有也不可說。例如,一個人擁有春青美貌,幾年一過,又在哪裡呢?擁有高樓大廈,幾百年後,房子在哪裡呢?曾幾何時擁有的榮華富貴,如今又何在呢?所以「非空」不等於有,「非空」也是不可說的。

「共不共叵說」,「空」是一體二面,就像人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兩者相需相求、相生相成;又如孿生兄弟,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從「有」之中可以體悟到「空」的妙諦,從「空」裡面又可以認識「有」的義蘊,但不能說是兩個,它是「空有一如」。

「但以假名說」,我們有時說空,有時說有;有時亦空亦有,有時亦有亦空,都是假名方便說。

總之一句,佛法是一如也,要了解「空」和「有」的意義,就不能只是在表相上論議,而是要深入本心,才能對此有正確的認識。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