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19 懺悔的希望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

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業報差別經》


在《業報差別經》裡有四句偈:「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這四句偈給予曾經犯下過錯的人有改過向善、將功贖罪的啟示和希望。

人在世間生活,難免會犯下過失。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佛教很重視戒律,戒律是生活的規範。但受戒、持戒的根本精神,並不在於要求人不可以犯戒,重要的是犯了過失還能勇於改過。懺,是請求原諒;悔,是自申罪狀,追悔過去所犯的過錯。一個人不小心犯了過錯,可以在佛菩薩、師長、大眾面前告白道歉,懺悔之後就能獲得心靈的清淨自在。

佛教講到人的一切罪惡,都是從自己的心念所引起,如果要懺除罪過,必須從內心真誠的懺悔做起。

佛教的大乘經典常提到:「罪業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假如能心不妄動,不妄自分別,到達無念時,就沒有罪業與否的問題了。因為罪業在事相上是造什麼罪,得什麼業,然而我們的真心本性是清淨無染的。

佛經裡把我們的真心本性比喻為黃金,不論放在水溝或骯髒的垃圾堆裡,黃金還是黃金,它的本質不會改變。一個人造了罪業,不管在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輪迴流轉,但是他們的清淨本性、本有的功德與尊嚴,並不會因為在地獄、餓鬼、畜生道而減少。

因此,人有了過失要知道回頭,知道反省、自責、懺悔,警戒自己不要再造新的罪業。認錯、懺悔,能減輕我們造下重罪的負擔,激勵自己改過,為未來的生命找到希望。

二○一二年八月八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