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16 佛性

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

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 ──《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裡有四句偈,「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這要告訴我們什麼呢?

「處凡愚而不減」,如觀世音菩薩是過去正法明如來,早已成佛,然而他倒駕慈航到人間來度眾生。我們身處在凡愚的娑婆世界,本自光明的佛性並未曾減少過什麼;菩薩在愚痴顛倒的世間,他救度世人的悲願不曾有所退卻,他的功德、威德力也未曾減少過。

「在賢聖而不增」,這兩句話,就是佛經裡常提到的「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由於人人皆有佛性,你修行成佛了,佛世界中並沒有因此而增加一個聖賢,凡夫世界裡也沒有因此減少一個眾生,不增不減。這就是法界千如的真如法性,法爾如是,本自如如。

「住煩惱而不亂」,一個真正有修行的人,他不一定要離開凡俗、離開動亂、離開社會,另闢一個寂靜處去修行。老實說,你逃得了外在的環境,卻逃不了自己的心。心裡面的煩惱,心裡面的動亂,是逃脫不了的,不如當下即是,學習領導煩惱、調伏煩惱。好比一個有為的將軍,再怎麼樣的殘兵敗卒,或者不成軍的部隊,在他的高明領導之下,都可以指揮若定,不會混亂不安,因此在佛法裡,最要緊的是轉煩惱為菩提。

「居禪定而不寂」,心裡有了煩惱,能夠轉而去念佛、參禪或者閉關靜坐,固然很好,如果離開擾攘的塵俗動亂,心中仍感受不到寧靜,也是枉然。最好是讓心靜定下來,在寧靜的內心裡,還有不忘度眾的悲心,為眾生服務的發心。

這四句偈子指的就是我們的佛性。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如果能善加發掘自我的清淨佛性,就可以漸次趣向人生的光明大道了!

二○一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