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74 修養

若人打罵不還報,於嫌恨人心不恨;

於瞋人中心常淨,見人為惡自不作。 ──《彌沙塞羯磨本》


這四句偈是有關個人道德暨修養身心的教示,做人處事看起來似乎很難,但實際上是能達到了不起的境界。比方說,若有人罵我,而我也回罵,人家打我們一拳,我也甩他一巴掌,這樣彼此半斤八兩,當然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如果想要比他人層次更高,比他人更好,想做個出類拔萃的人上人,就必須做到「若人打罵不還報」,也就是本著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忍辱態度。也許有人會說,有人打我罵我,若不還他一罵或還他一打,這樣不是很吃虧嗎?其實不然,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吃虧了,實際上所得到的利益卻很大,為什麼?起碼眼前的煩惱減少了,功德增加了,麻煩沒有了,因此何必一定要以打罵來奉還對方呢?

「於嫌恨人心不恨」,世間人形形色色,有的人你喜歡,有的人你嫌恨、不歡喜;對於不喜歡的人,先練習從口頭上,不令對方難堪,也不說對方的壞話。接著從面孔、態度上,顯露自己的不嫌恨,表示自己的風度。最後從心理上也對他不嫌恨,這樣子就是能包容對方,你的個人修養境界就比對方高。

「於瞋人中心常淨」,對於令人瞋恨、討厭的人,或是有怨仇的人,要怎麼辦?同樣地,先練習從內心不起瞋恨,心中常保持清淨,沒有報復的心理。人有了瞋恨心,心地就骯髒,別人隨意一看,就能看出你的不善心。不過若能將自己骯髒的心、仇恨的心,轉化為內心清淨,不帶瞋恨,這才是高人一等之處。

「見人為惡自不作」,看到別人做壞事,不可隨他一起作惡,內心裡要有主見,要有定力,要有自我價值的堅持,千萬不可見作隨喜。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只要在行為上或心理上,都能保持自我的清淨,何愁個人修養不能提升呢!

二○一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