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34 布施法門

應時行施無輕慢,歡喜授與不希求;

能於此業常勤修,所生當獲大財位。 ──《妙慧童女經》


社會有許多人熱心公益、樂善好施,佛教也很提倡布施法門,可是我們在布施結緣或給人幫助的時候,有幾個問題應該要特別注意:「應時行施無輕慢」,所謂的「應時行施」,就是在他人需要急難救助時,我們可以適時的布施。比方說,一九九五年日本發生阪神大地震,佛光山和國際佛光會當天就發動了許多卡車,載送各種救濟品去布施。大陸發生大地震了,佛光山各地的別分院道場和佛光人,在第一時間發動賑災救援行動。甚至早年在台灣的冬令救濟,許多信徒也發心提供贊助。在急難之時,能夠應時行施,為人雪中送炭,助人一臂之力,這是很重要的。

不過有一句話說:「救急不救窮。」對於一時的急難,我們要給予救助,使其得到轉圜的助緣;但是對於貧窮,救濟只能應急於一時,解決不了貧窮的問題,故而這種慈善救助也只是治標,是不究竟的。

我們在布施的時候,除了應對方所需外,最重要的是「無輕慢心」。布施,不是以有對無、以富對貧、以上對下,而是以尊敬的心把東西給人、幫助人。因此,佛教的布施是懷著感謝之心,感謝對方肯接受自己的幫助,感謝對方讓自己有因緣、機會來布施、來幫助。所以,布施時不可以有輕慢心。

「歡喜授與不希求」,布施的當下是歡喜的,沒有一點苦惱、懊悔或不捨,並且是不希求回報的。布施行善的目的,是沒有所求的,不存著希望得到回報,或者冀求一紙感謝狀或者嘉獎,完全是無所求的心。

「能於此業常勤修」,假如我們布施時,能應時行施、沒有輕慢心、很歡喜給人、不希求回報,像這樣的布施,必能「所生當獲大財位」,必定會獲得很大的福德善果。

這種四句偈告訴我們正確的布施心態,要帶著歡喜心,施恩不望報,感謝對方給自己修福報的機會。能如此行布施,必能自利利人,功德無量。

二○一五年二月一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