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59 菩薩行者

內祕菩薩行,外現是聲聞,

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 ──《妙法蓮華經》


這四句偈說明一位出家學道的比丘如何做人處世,他必須「內密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在一般人眼中看來,他是個普通的出家人,似乎沒什麼才華,也未見有任何特異的神通,就只是一個本本分分、樸實簡單的修道者而已。縱使在外相上沒什麼特殊,但是我們不可因此而小看,因為他「內密菩薩行」,其實是個胸懷大乘菩薩道的修行者。他發心自覺覺人,發心自度度人,發心自利利人。他時時的舉心動念,都是想到如何讓人民安樂,如何使世界和平,如何令眾生得度。

這樣的修道者,他所重視的是內在的世界,內心所思所想,都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全體大眾。即使只是一件小事:哪怕吃一碗飯,他都想和全世界的所有眾生共同享有;哪怕做一點事情,都祈願這件好事的功德,能回向給全世界所有的人,共同得到安穩富樂。他念念在佛道,念念在眾生,念念在利益他人。

然而,一個「內密菩薩行」的修道人,我們很難看得出是不是有菩薩行,因為他會等待機緣的成熟。就像大乘菩薩殺身以成仁,捨身以取義,大乘菩薩為了利益眾生,連頭目髓腦都甘願犧牲布施,可是也要等到有機會,才能實現其布施奉獻的悲願。

出家比丘是「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然而你從外表來看,是看不出來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內心世界與外在所顯現的,不一定相同。他的內心雖然對世間的欲望視若糞土,對榮華富貴看不在眼內,也厭離生死煩惱及欲染,但是他並不離開生死煩惱及欲染,為的就是留有機緣救度眾生。

大乘的菩薩行者,他們是以這樣的心情來莊嚴自己的佛土,來完成自己的聖格,一般的凡夫俗子,若無慧眼又怎麼能識得這樣的大菩薩呢!

二○一四年四月十九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