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04 精神(二)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關於「精神」,前文論過古代文人武士的精神,如勾踐「臥薪嘗膽」、蘇秦「懸梁刺股」、祖逖「聞雞起舞」、班超「投筆從戎」等精神以外,其他還有匡衡「鑿壁偷光」、荊軻「壯士斷腕」、謝安「背水一戰」、文天祥「視死如歸」等。可以說,自古以來,一些英雄俠士、先賢勇者,他們秉持著自己崇高的理想、抱負,發揮自己的精神力,為自己乃至為國家社會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其實,佛教裡也有一些為法忘軀、為教犧牲的偉大人物,現在再試論如下:

一、燃指供佛的精神:清末民初的湖南高僧敬安大師,年輕時讀書不多,但天資聰穎,二十一歲遊岳陽樓時,面對碧波萬頃的湖光山色,不自覺的自然賦詩:「洞庭波送一僧來」,被譽為是詩才宿具的禪僧。後來到了寧波,在阿育王寺禮拜佛舍利,當他見到佛陀真身舍利時,感動不已,當下就在自己的手臂上剜下一塊肉置入油燈裡,並且燃二指供佛,表達內心對佛法的虔信之誠。後來擔任中華民國早期佛教會會長,世稱「八指頭陀」。

二、獻身殉教的精神:富樓那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曾發心到輸盧那國弘法。佛陀告訴他,當地民風未化,民性強悍,此去可能遭遇危險。富樓那問佛陀:有什麼危險?佛陀說:「他們可能會罵你!」富樓那說:「罵我沒有關係,只要他們不打我。」佛陀說:「他們真的會打你喔!」富樓那說:「打我沒關係,只要不把我打死就好。」佛陀說:「他們真的會把你打死!」富樓那安然的說:「正好可以讓我將此一命供養佛法!」這時佛陀終於歡喜的說:「富樓那,你可以到輸盧那國弘法了。」

三、西行求法的精神:唐朝初年,沿襲隋朝的法律,邊關嚴禁國人出境。唐三藏玄奘大師,在閱讀中文經典時,感到諸多疑問不得其解,因此發心親自西行印度,希望探取原典。經過重重關卡,橫渡八百里流沙,幾番死裡逃生,終於到了印度,進入世界最古老那爛陀大學,親近戒賢大師,在他的教導之下,飽學三藏。後來回歸故國,當天唐太宗率群臣親迎,並成立譯場,聚集千餘僧侶、專家,從事經典翻譯,總共譯出七十五部,共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藏經。尤其他把西行所經各國的地理、風俗、民情等,記錄成書,是為《大唐西域記》,成為今日考察西域各國的地理聖書。後來印度佛教為回教所滅,時至今日,印度尼赫魯總理依照《大唐西域記》所載,把佛陀的史蹟、文物,一一挖掘、復興,菩提伽耶的大塔就是最負盛名的聖地。唐三藏對東西文化的貢獻,功不可沒,這都是由於他有西行求法的精神所致。

四、冒死諫言的精神:唐朝的智實大師,德高望重,名震遐邇。一日,唐太宗請他吃飯,因太宗主張道教的祖師老子姓李,唐朝的天子也姓李,唐朝與道教同宗,應該將道士的座位排在前面,出家人排在後面,大師認為不妥,不肯委屈就座。太宗大為震怒,當廷用杖責打了智實大師,並且令他換上百姓衣服,流放嶺南。有人譏笑智實大師自不量力,不懂進退之道,智實大師慨然嘆說:「我明知勢不可為,但所以竭力爭取者,是為了要讓後人知道唐朝有出家人啊!」

佛教史上多的是這一類可歌可泣的大師,他們奮勇護教,為教犧牲的精神,永遠為後人所傳頌。

二○○七年九月四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