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42 學佛四層次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學佛如同上樓梯,一層一層,按部就班;又如登山,循序而上,不能躐等。在佛法裡,也像學校一樣,分有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例如小乘佛教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係大乘,則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之五十一位。但是不管怎樣的學佛,其共同點就是必經下列四個層次,不可稍懈。

一、信心──以信心體驗佛道:宗教和別的學科不一樣,最重要的就是以「信心」掛帥。如《華嚴經》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大智度論》說:「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學佛的人只要以信心為基礎,信心裡面的世界可以擴大,信心裡醜陋的會淨化成為美麗,委屈可以成為公平,貧乏可以變得富足。

二、慧解──以慧解深入法海:佛法是「智慧」之學,不管你是專家學者,不論你是村夫村婦,一進入佛教,則如「三獸渡河」、「三鳥飛空」。佛法的智慧,從外界的萬象,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內心;從複雜的人事,可以明白單純的道理;從執著假象,而能了解苦空無常;從憂悲苦惱,而能獲得法喜禪悅。

三、行持──以修持廣結善緣:佛法不是嘴上說的,重在「實踐」,所謂「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一切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學佛的人平常重視廣結善緣,你有迷惑,他為你解迷;你有苦難,他為你救苦。佛教徒的修持,有抄經念佛,有朝山禮拜,有參禪打坐,有誦經自課,這些都只能說是自利。另外,凡佛教徒多少都有菩提心,總想給人利益,因此學佛除了自利以外,也非常重視利他。例如近年來世界各地的地震、海嘯、土石流、颱風等,每次的災情,佛教徒都能感同身受,出錢出力,從不落人後。

四、證悟──以證悟實踐佛法:佛教都是講究實證,不尚空談,談玄說妙固然有之,不過,過去佛教所謂老實念佛、老實打坐,一切都是切切實實,一板一眼。甚至從佛教的歷史看,很多高僧都是陸沉叢林,從事行單工作,一做就是幾十年,如雪峰禪師在洞山座下任飯頭,靈佑禪師在百丈座下任典座,慶諸禪師在溈山座下任米頭,道匡禪師在招慶座下任桶頭,義懷禪師在翠峰座下任水頭,曉聰禪師在雲居座下任燈頭,或是臨濟鋤地栽松,仰山開荒牧牛,洞山鋤茶園,雲門擔米等。總之,學佛的人總有一個自己的目標,不管是從事行單培植福慧,或是念佛往生、參禪悟道、修密相應等;因為存此目標,必有動力朝此目標邁進,所以佛法無量法門,以實踐最為重要。

學佛的層次,從信心而慧解,從慧解而行持,從行持而證悟,所謂「信解行證」,是為學佛循序漸進之次第也。

二○○七年一月五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