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57 將心比心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不是共享榮華富貴,不是同一思想同志,而是人與人之間要有一顆「將心比心」的互相體諒之心。

夫妻結婚之後,朝夕相處,如果不能「將心比心」,相互體諒,如何維持親愛?父母子女居家,老少代溝,不靠「將心比心」,相互體諒,怎麼能安居樂業?社會上,士農工商、軍人公教、政客庶民,不能「將心比心」,怎麼能和諧相處?所以,人與人之間有了「將心比心」,有了彼此體諒,就能相互包容,就能相互尊重,就能相互愛惜;如此,體諒不是比榮華富貴、不是比思想同志更加美好嗎?

在一個畜欄裡,養了豬仔、綿羊、乳牛。有一天,飼主打開畜欄,捉住了豬仔,豬仔奮力抵抗,大聲叫喊。一旁的綿羊、乳牛聽了很厭惡的斥責道:「主人也常常來捉我們,我們也沒有大呼小叫,我們都是柔順的服從主人,今天才捉你一次,為什麼就那麼抗拒、嚎叫呢?」

豬仔聽了以後回答道:「牛羊呀,主人捉我和捉你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呢!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羊毛和乳汁,可是捉我,卻是要我的命呀!」

由於立場不同,情況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所以人際之間的相處,不能「將心比心」,沒有體諒的關懷,則人間不會和樂!

一個獵人,每日捕殺野獸,箭射刀殺,網捕矛刺,樂此不疲。後來有一天,他被山民所捉,火燒祭神,這時他才感受到面臨死亡的觳觫,才體會到死亡來臨的痛苦。

所以,吾人對別人的失意、挫折、苦難、傷痛,不但不能漠不關心,尤其不能有「幸災樂禍」的心。所謂「眼看他人死,我心急如焚;不是傷他人,看看輪到我」。吾人應該要能「將心比心」,要有體諒別人的心,這才是人間的修行。

有的子女年輕時不知道要孝順父母,及至自己做了父母,才感覺到需要兒女的孝順。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人不要凡事要到最後才懊悔不及,應該在平時就要「將心比心」的為別人設想。我們怕家禽飢餓,要餵牠飲食;我們怕花草乾枯,要給予澆水;我們對於動植物都能有此體諒的心,為什麼對於同胞、家人、朋友,不能「將心比心」給予體諒呢?

「將心比心」就是佛心;體諒的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慈悲,就是道德,就是善美。所謂「即心即佛,即佛即心」,不亦宜乎!

二○○一年一月十六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