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88 馬後炮

下象棋的時候,有的人善於用「車」,有的人善於用「馬」,但也有一些初學下棋的人,最喜歡用的就是「馬後炮」。

馬後炮指的就是「事後孔明」,也就是事前無能,事後才來吹毛求疵、吹牛吹噓、批評攻擊、幸災樂禍、說風涼話,甚至扯人後腿,這些都是放馬後炮的行為。

由「馬後炮」一詞,就延伸到社會上一些人常常不能洞察先機,不能在事先準備,不能做好安排,等到事後才來饒舌,才來怨你怪他,所以就被譏為「馬後炮」。

八掌溪事件發生時,圍觀的人很多,但是大家都沒有盡力去搶救,到了事後放馬後炮的人,怪政府、怪領導人、怪地方機關,最後沒有人負責,只有行政院的副院長游錫鉐請命下台,自己承擔,以安民眾不平之心。其實,當游錫鉐辭職下台時,就可以看得出他有擔當,未來將更有重用。

每年颱風過後,由於事先沒有做好防颱準備,到了災情發生後,大家都在放馬後炮;對於地震、環保等公共安全政策,事先沒有規劃完成,到了事情發生之後,大家才來放馬後炮,馬後炮在大家一陣鬧哄哄之後,也就沒事了。

現在的時代,是個搶先搶快的時代,報紙的新聞報導,只要慢了一步,成為昨日黃花,即為讀者所不喜歡;電視新聞一直重播同一則報導,也為讀者所厭棄。現在都講究先知先覺者,不能做先知先覺的人,也要做現知現覺者,後知後覺的人,就是落伍了。馬後炮有時候能發揮威力,但一般在有備的情況下,光是會放馬後炮,與現實、時事又能有何助益呢?

不做事先的準備,放馬後炮的人就多了;事前充分溝通、協調,就無須放馬後炮。現代的人都不讚美馬後炮的言論,都希望先知先覺,凡事觀察入微,洞燭機先。所以,與其放馬後炮,做事後的孔明,不如凡事未雨綢繆,先做好事前的防範措施,總比事後再來放馬後炮有意義的多。

二○○二年七月十九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