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91 心靈淨化

佛教負有改革社會風氣和「淨化心靈」的功能。但自從前總統李登輝倡導「心靈改革」,一時全國紛紛響應,共同感到心靈改革的重要。

其實,「心靈淨化」還是要比「心靈改革」好。「心靈改革」首先在語辭上就不太恰當,因為真心如如不動,不需要什麼「改革」,只是心靈上的塵埃煩惱需要「淨化」而已。

就算把「心靈淨化」說成「心靈改革」吧!就如同革命一樣,也需要有一套理論,要有革命的主張。可惜當時響應「心靈改革」的社團,都只是安排一些歌唱舞蹈的節目,舉辦一些戶外團康的活動,於是「心靈改革」乎?「心靈淨化」乎?成果就可想而知了!

心靈為什麼要「淨化」呢?因為心靈受到了汙染,就如神秀大師說:「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心靈的汙染,來自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六塵染汙了心靈,因此必須要有方法來對治。就如田園裡長了雜草,也要有除草機來整理;荊棘葛藤擋路,也要用利剪加以清除;銅鐵生鏽了,要用潤滑劑抹拭;身體汙穢了,要用清水洗滌乾淨。

其實,改革也好,淨化也好,只有用佛法才是究竟之道。例如國際佛光會最早推動「七誡運動」,一誡煙毒、二誡色情、三誡暴力、四誡偷盜、五誡賭博、六誡酗酒、七誡惡口。接著又再推動「慈悲愛心列車」巡迴全島來宣傳慈悲愛心,不但落實民間,而且落實人心。最後又提出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的「三好運動」,凡此都是為了改善社會風氣,都是淨化心靈的一帖良藥。

身體病了,可以找醫生來治療,心靈病了,只有靠佛法來對治。身體的病,要到藥房買藥;心理有病,要靠佛法僧三寶。佛如良醫,法如良藥,僧如看護;佛教的因果觀念,令人不須經由法律規章的約束,就能自制自律,從善如流;佛教的環保觀念,令人自動自發維護環境整潔,又能改善社會風氣,淨化人心,達到心靈環保的功效;佛教的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八正道等教義,都是最佳的道德行為指南。

此外,培養結緣的習慣、人我互調的觀念、散播慈悲的種子、遇事感恩的美德,都是淨化心靈的方法。

吾人日常生活中,由於眼看耳聽,無形中增加了心理的壓力,唯有用慈悲的法水、智慧的法水,才能洗滌塵埃,才能真正發揮淨化心靈之功!

二○○一年二月三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