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17 大死一番

禪宗有一段開示的語言,說明一個人從愚痴而到達覺悟,其過程就如「大死一番」。

此即說明,在生命的流轉裡,除了真心以外,我們的習氣、煩惱、無明,必須經過多生多劫,千生萬死、萬死千生,才能慢慢的超脫。就以現實一期的生命來說,也有許多的陋習、私心、執著,沒有大死一番,便無法重生。

佛教說,人的生命有二:一是分段生死,二是變易生死。在生生死死的五趣六道流轉之外,於修行的道路上,能變化自己的氣質、習氣,才能達到超脫變易生死的目的。

陶淵明說:「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一個人要經大死一番以後,始能覺悟「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現在種種猶如今日生」。一個經過大死一番之後重生的生命,就例如蛇脫皮、蟬脫衣、龍蝦脫殼,才能有另外的一番成就。

印度的阿育王,本來是一個殘暴好戰的侵略者,一般人都稱他「黑王」。但當他信奉佛法以後,施行仁義,為民謀福,國威大振,因此最後贏得「白王」的稱謂。

阿育王不經過大死一番,如何能從「黑阿育」變成「白阿育」呢?一個人沒有「放下屠刀」,如何能「立地成佛」呢?所以佛陀在《本生譚》裡,諸如「割肉餵鷹,捨身飼虎」等犧牲自我、成就眾生的精神、行誼,都是說明大死一番以後才能成佛。

日本的民間有一個壞人,人稱「鬼平兵衛」,他平時欺壓善良,對鄰居百般欺負,對自己唯一的小兒子,也是打罵、虐待。有一天,在他萬分飢餓時,聽到有人對他的小兒子說:「給你的飯,你為何不吃?」兒子回答道:「我要留給爸爸吃!」兒子的話忽然觸動他的真心,當下感動得涕淚交流,懺悔往昔的暴戾。經過此一「大死一番」以後,從此對鄰居、友人總是盡力幫忙,並且愛護家人,所以大家再也不叫他「鬼平兵衛」,而以「佛平兵衛」稱之。

人生,生來多少的惡習、過失,都不重要,只要自己肯懺悔,能夠大死一番,總會得救。例如,講話粗俗,假如你自我檢討,可能就會改變語言;你的行為惡劣,經過自我克制,就能脫胎換骨。所以一個人在一生裡面,在一天當中,在一時之間,都要不斷的「大死一番」,變化氣質,能夠如此,何患不能有所成就呢?

「大死一番」,有的人需要自己體驗,從極度苦難、悲痛中改過向上,才能大死一番;有的人看到別人受苦,自己也能感同身受,也能大死一番。

從監獄出來的受刑人,若沒有經過大死一番,惡性不改,仍會惡習復發;但有的人經此大死一番,改頭換面,重新做人,豈不快哉。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