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42 耕

自古中國以農立國,與「耕」的關係密切。耕田、耕地、耕耘、耕種,什麼都要靠耕,才有收成。

其實,不但是農業要靠「耕」,現在的人生也是要靠耕耘。從小出生之後,直至長大成人,他耕耘了多少知識的田地,收穫了多少知識的花果,甚至還要向社會耕耘人情世故;你耕種了多少,社會自然會回饋給你相等的報酬。及至創業,更要靠辛勤的耕耘事業;士、農、工、商的成就,都是靠自己一鏟一鋤,慢慢的耕耘,才有收穫。

人生需要耕耘的還有很多。文人要筆耕,也是靠辛勤爬格子,著書立說,用思想的花果,充實社會的芬芳;作家的果實,跟農夫的秋收,應該是同等的重要。

在政治上耕耘的人,可以做官;在學術上耕耘的人,可以教書;在人情上耕耘的人,能夠讓人稱道他會做人,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有的人把信仰說為是耕種福田,有的人把讀書當做是耕種智慧之田。甚至有所謂「八福田中,看病第一福田」,所以醫院、救濟,各種的慈悲結緣,也靠人生耕耘、播種,才能有所收穫。

講到耕與田的關係,田有良田、莠田之分。好田,一畝地可以收穫二千斤;不好的田,土地貧瘠,就是勤於耕種,收成也不高。所以佛教講:「供養一百個凡夫,不如供養一個善人;供養一千個善人,不如供養一個持五戒的人;供養一萬個持五戒的人,不如供養一個須陀洹;供養百萬個須陀洹,不如供養一個斯陀含;供養千萬個斯陀含,不如供養一個阿那含;供養一億個阿那含,不如供養一個阿羅漢;供養十億個阿羅漢,不如供養一個辟支佛;供養一百億個辟支佛,不如用佛法教義,救度自己今生的雙親;以佛法教誨親人一千億,不如供養一個佛陀。」可見得人生需要耕種、需要筆耕、需要耕耘。我們算一算,什麼樣的耕種,才合乎成本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很多人耕種外面的世界,不知耕耘內在的心田;心田裡的寶藏豐富,為什麼不耕種呢?

古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今說:「田中自有黃粱粟,田中自有萬鍾穀。」其實用這種世間上利誘的方法耕種,畢竟還是小小的收成,假如能像禪門的禪師們耕種無心之田,他們的收穫就更加豐富、圓滿了。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