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96 慈悲布施謙讓為公

一九八三年一月二十五日,大師率領朝聖團到印度朝聖回山後,集合兩序大眾於叢林學院四恩堂為大眾開示。

大師說:「目前佛光山發展迅速,大家對外界應該要有所了解,不可閉門造車,不作井底之蛙;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常住也會提供各種機會,給大家到各國去參訪學習。」

接著,大師指導以下幾點:

一、參訪什麼?在尼泊爾、印度的導遊、小販都會講日本話,因為日本的朝聖團一次又一次的前往朝聖,如中村元博士前往聖地朝聖,就有二十六次之多。我們應該感到慚愧,一到印度就說:「印度髒啊!亂啊!懶啊!」而我們又曾經為聖地貢獻了什麼呢?

有人看到阿育王的石柱、阿難陀的塔,就說:「這麼破爛,為何不把它重修一下?」我說:「重修的大樓,在台北就可以看到,何必大老遠跑到印度來呢?」遺跡雖然殘破,卻是無限的歷史時空生命的呈現。

二、購買什麼?我買東西有二個原則:一為陳列館,二為大眾。希望佛光人除了有謙讓的心以外,還要有為公、為眾、為常住的心。有時為父母親買點伴手禮,或許是人情之常,但不能買菸酒,如果改送點念珠、佛像,不是更有意義嗎?

三、隨緣喜捨:我們有些人捨不得給服務員小費,卻努力的為自己買下不一定需要的東西。我們要學習肯把慈悲、歡喜,隨緣布施給人,才是學佛者的基本條件。

四、懂得讓座:說到讓座,為了教育少數徒眾,我也坐到後面。有一次,我問一位剛學佛的徒眾,為什麼不讓位給老人坐在前面呢?他說:「我們是出家人,應該坐到前面。」不錯,信徒是很尊重我們,但你也應該優先為老人家著想啊!老實說,人要有自尊心,但不是自大、自傲、自私或執著。

五、發心教育:我在尼泊爾看到一個小孩,上身只穿一件小短褂,沒有釦子,袖子又好短,天氣那麼冷,從山上咚咚咚地跑下來,看了真不忍心。心想,在這麼貧窮地方,我們應該來這裡辦教育、設學校、建寺院。愈是苦難的地方,愈是貧窮的地方,我們更要勇往前去。

佛光人不要講求物質享受,應該想著如何把自己的生命,奉獻到有意義的地方去。大家也可以發心到印度去,在佛陀出生的地方,與佛陀共同呼吸,也為印度這一片土地,提供一些貢獻,這也是實質的報答佛恩。

六、如來家業:我們到了祇樹給孤獨園,來到了佛陀的說法台,一位錫蘭(今斯里蘭卡)比丘,竟把身上的袈裟脫下來給我,很感動地說:「這不是我給你的,是佛陀給你的。」意思是希望我能負荷起如來的家業。

他十八歲就住在那裡,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了。他五十多年來都是過著窮苦的生活,為的就是要與聖地共廝守,他的精神真的也已經與佛同在了。

「最後,我希望佛光人要謙虛、為公、忍耐、吃苦、勤勞、本分、無私。」

會後,大師讓與會者任選兩樣紀念品,再到慧明堂參觀此行為陳列館請購的各種文物。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