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47 佛教叢林即是「大學」

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晚上,教育院院長慈容法師恭請大師為佛光大學佛教研修學院、叢林學院、東禪佛學院學生,以「行門」為題開示。

談到佛教學院,大師說:「佛教真正具有規模的第一所大學是印度那爛陀大學,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第一任校長是龍樹菩薩,學生曾高達三萬人。一千三百年前玄奘大師曾留學那爛陀大學,親近戒賢論師。

佛教叢林即是『大學』之意。唐朝有許多禪者,為了求法,在各叢林參學,好比到江西馬祖道一禪師座下學習,又再到湖南石頭希遷禪師座下參學,故而有『走江湖』之稱留世。

佛光山是實踐大乘佛教精神,叢林學院的院訓『悲智願行』,代表觀音的慈悲、文殊的智慧、地藏的大願、普賢的大行。其中,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是行門的重要課程,如『禮敬諸佛』的大願,主要告訴我們,心中要有一百位想要跟隨、效法的聖賢。」

對於現在青年的學習態度,大師說:「各個國家對於做事情的定義不同,中國人做事情會說不會做,日本人做了再說,德國人做了都不說,這就顯示各種民族性。做事情應從『做中學』,邊學邊做,才能福慧共修,行解並重。一般年輕人只說空話而不務實,難以有成。大家須身體力行,如同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就是一位重視實踐的禪門行者。

做人要正派,儘管學問不如人,自身的人格道德要完善。修身貴慎獨,平日能自我刻苦、自我要求,規範身心,才能有成就。『沒有天生的釋迦,沒有自然的彌勒』,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而得,千年古樹禁得起風霜,故能成長,要經常反觀自心,能耐苦、耐煩、耐久嗎?人生就是一場戰爭,能夠堪忍,就能勝利。人性有很多的習氣,必須以行門來自我規範,刻苦學習,就有脫穎而出的一日。」

最後,大師勉勵同學:「要開發心地,耕耘心地,培養自己的福德因緣。在佛門,所謂『發心』,出家人要發出離心,在家人要發增上心,如果能從發增上心慢慢看破放下,能激發出菩提心。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精神,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