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72 團結、統一、交流、動員

一九九○年十月四日,《佛教新聞周刊》張麗琴小姐,特地從台北來到本山專訪大師。希望大師為之前在台北供僧大會提出的:佛教要能團結、統一、交流、動員,做一個總結。

大師表示,佛教的發展首在互尊互重。佛教傳到中國,以中土當時特點,是依宗派來發展,不是由教會來發展;而各宗派領袖,只限發展各自的一宗一派,因此不能凝聚力量來團結彼此,所以我提出希望教會要負起團結、統一、交流、動員的責任。

一、團結:佛教為人詬病的是宗派分立,讓佛教分歧不易團結。在印度有部派佛教、中國有大乘八宗,另外還有南傳、北傳;顯教、密教,各有各的教義、學說,信仰者為了維護所信仰的教派,免不了的彼此爭論。

其實,如同文學一樣,內容體例也有詩詞歌賦、小說散文;就是哲學,也分東西論證、各家學說。因為方法有多種,道路有多條,百花齊放、萬家爭鳴,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如果南北傳、大小乘、出世入世能團結,以尊重、包容的心態,容許異己的存在,佛教必大有可為。

二、統一:大乘佛教共有八大宗派,禪門有五家七宗,各有道風,這也很好;各家的佛像式樣、寺院規模、禮儀程序等,也各具特色。只是長期以來,大家各行其道,最終削弱了佛教的力量實在很可惜。因此,建議各宗派的僧服、制度、寺廟建築規格(如禪堂、講堂、各種設施)、早晚課誦、法會程序等,要取得統一,才能凝聚力量,共創佛教美好未來。

三、交流:人與人之間有溝通,才能互相了解,並且促進和諧。各寺廟道場之間的人事,在思想上、認知上、活動上、修行上,要能彼此交流、交換意見、共享資源、打開視野,走向世界。

四、動員:以往佛教過於靜態、保守,現在已漸漸活躍、動員起來了。我們希望所有的佛教徒,推舉有心人士出來領導、發動,積極投入教內、教外的活動。教內如辦大學、醫院,組織各類聯誼,例如讀書會、參訪團、共修會等;教外則關心環保、政治等問題。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