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12 寺院發展具備四大功能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由佛光山宗務委員會主辦的「第五屆寺院行政講習會」在本山舉行,有來自加拿大、馬來西亞、澳洲、泰國等僧信四眾二五○人參加。適逢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災後未久,有很多寺院受損嚴重,不過仍有不少寺院的住持、當家踴躍參與講習會。開幕典禮恭請大師主持。

大師致辭表示:「九二一大地震造成民眾的恐慌與畏懼,宗教界應義不容辭擔負起心靈重建的工作,這是協助受災民眾,重建家園不可忽視的責任。另外,佛教在未來發展,需要集思廣義,找出共同的目標。

佛教從二千五百多年前,即有祇園精舍、竹林精舍、鹿母講堂等佛教寺院;而佛教東傳二千年以來,佛寺名稱內涵多采多姿,在即將邁入下一個世紀的今日,佛教有必要對寺院道場的功能做一番檢討。」

大師認為現代的佛教寺院發展應具備四大功能:

一、應具有接引的功能:除具備有如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樓閣、八功德水,也應講究建築之美與交通便利,度化眾生更要有教育、慈悲及佛法。

二、應具有教化的功能:過去佛教把教化的責任交給佛陀,凡是到寺院來的人,知客師都是請他們到大殿拜佛。現在我們在設備上除佛堂外,要有教室、圖書館、美術館等,以教理、藝術作為教化的功能。

三、應注重救護的功能:自古以來,佛教寺院即是大眾的避難所,收容受難者,現代寺院更要成為民眾的加油站。如此次大地震,佛光山開放全國道場,作為受災者棲身之處,給予方便。

四、應具有醫療的功能:身體的疾病有醫生治療,心理的疾病必須以佛法來療癒。九二一大地震,有人詢問佛光山要捐多少錢?其實,金錢、物質,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例如受災民眾內心的驚懼與恐慌如何紓解?災變發生了,罹難者躺在路邊,沒有眷屬善後,需協助入棺等。此時,就需要出家人協助屍體入殮,念佛幫助亡者心靈得到平靜。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會長吳伯雄致辭感謝,這次九二一大地震宗教界出錢出力,協助救災,發揮佛陀慈悲的精神,令人感佩。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