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74 佛光人是社會的明燈

二○一六年十月八日,大師於佛光山東禪樓,與佛光會幹部接心,有百餘位來自台灣、澎湖和金門外島等地,長期對會務發心奉獻的佛光人。大師以「共識與開放」,勉勵佛光會幹部,集會的目的是為了達成共識,而佛光山、佛光會未來的願景,唯有開放才能進步,力量才會凝聚,進而發揮對世界善美的影響力。

大師說:「佛光山開山五十年,佛光會成立至今已二十五年,儘管當今社會一片混亂,但佛光人正義、勤勞,為台灣樹立形象。佛光人都是社會的『明燈』,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的善良美麗,佛光人功不可沒。」

大師憶及初到台灣時,佛教荒蕪的狀況。有慈航法師興辦彌勒內院搶救僧寶、南亭法師主持華嚴蓮社,以及東初法師將中國佛教會的招牌扛來台灣,還有民間信仰、寺廟的努力發展,讓台灣宗教界一度看到榮景。但其後又因大環境等種種因素,像是教界的大事登不上報紙版面、以及受限法規,導致新寺不可建、舊寺不能修,僧人素質低落等,以致佛教又走向衰微。

大師述說佛光山開山最偉大的因緣,就是信徒的奉獻與發心。

「佛光山自一九六七年開山以來,最初只有二十餘甲的土地,草創艱辛不在話下,到現今加上佛陀紀念館和藏經樓,佛法僧三寶儼然具足。佛光山一路走來,靠著信徒的發心護持,可以說沒有信徒就沒有佛光山;而沒有佛光會,佛光山也無法發展至今日的規模。佛光山為四眾共有,佛光山不是只有出家人,還有廣大的信眾、佛光會會員。」

「佛光山和佛光會未來的五十年,制度要有所變革,要加強組織和團隊合作;你能將佛光山當成是『我的』,就會有辦法。未來要融和,共享、共有、共榮,只要懷抱堅定信仰的力量,佛光會永遠是台灣社團的中流砥柱。」大師為與會幹部提出未來發展的願景。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