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85 老人要有宗教信仰

一九九四年七月三十一日,大師於台北道場接受媒體採訪,有關於社會上老人安養、孩子教養等問題。

提問一:「您如何讓自己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讓人感覺老態呢?」

大師:「一個人在生活裡面應該要歡喜自在,把好的因緣與人共享,不要天天只想到自己。愈不計較年齡,愈不會感覺老,應該把自己的人生擴大。」

提問二:「現在夫妻為了賺錢養家已夠繁忙,社會出現不少孩子把父母親送到養老院,或是獨居老人,該怎麼辦才好?」

大師:「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把老年的事情安排好。比方要存一點養老金、要跟社會結好因緣等。老的時候要懂得看書,要有宗教信仰;一方面可以消磨時間,另一方面心裡也有個寄託比較實在。老年人平時可以藉著散步、種花、澆花、下棋,或各種知識技能的學習,來涵養身心,增進生活的美好。

平時應該跟子女結緣、跟朋友結緣,你年紀大了,他們就會孝順你、幫忙你,平時若倚老賣老,他們就不喜歡你了。我自己也是一個老人,但是我不會孤獨,很多人歡喜和我在一起,因為我有佛法,我能教育別人,所以老人家最好要擁有一些對人有用的資源。

至於社會老化的問題,政府也要關心。政府對老人的褔利,不應只是發放一點養老金,還要讓他們生活愉快,與社會有連結;設立養老的場所,興建老人娛樂設備,甚至能安排社工人員和他們聊天或各種互動。」

提問三:「您覺得老人應該和其他老人住在一起比較好,還是跟家庭一起生活呢?」

大師:「老人要不要和家人住在一起,要看個人的性格。你若放不下,老是囉嗦,子女也會不高興,所以要知趣一點。到了空巢期的老人,雖然原本巢裡的小鳥都飛出去了,你還是要想方法,能有朋友之間的來往與聯繫交誼,並且保持活力,這很要緊。一個人如果老了之後,朋友也不來往,社會又不關懷,只有自己一個人,確實會苦不堪言。」

提問四:「現在很多家長對小孩是『只要有愛,不要管教』,這種觀念連帶影響老師在管教上,也開始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老師管教的時候,孩子就回去跟家長告狀,然後家長再向老師施壓,造成老師無法呈現教學上的實際功效。」

大師:「我記得過去我們家鄉小孩子受教育,假如被老師打罵,回到家裡告訴父母,父母反而會把小孩帶到學校,請老師再多加強管理。這樣一來,讓小孩子沒有後援,就會死心塌地接受老師的教誨。反觀現在,老師教育學生時,父母會護短,兒童就會依靠父母親的力量,甚至抗議老師,看不起老師,不尊師重道,當然在學習、做人、品德等方面,便日趨下降。」

提問五:「有哪些品格教育是家長應該特別灌輸給孩子的?」

大師:「比方說,要讓孩子養成守時、勤勞、惜物、愛心、禮貌等良好的習慣,這些若健全了,將來在學習世間的學問方面,應該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提問六:「孩子碰到挫折時,家長應該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經歷,還是應該保護?」

大師:「有遠見的父母不會一味地呵護,或急著替兒女擋風遮雨,而是會培養他們有承受挫折的能力。但有時也要適時提供方便及智慧的保護,不可讓孩子投訴無門。」

提問七:「您的弟子有一千多人,來自世界五大洲,生長環境、性格各個不同,您是如何教育弟子呢?」

大師:「說到怎麼教育,我好像有一點道家『無為而治』的作風。我面對學生,不是嚴厲的管理,除了集體的教育、適時適地的觀機而教,通常是隨順他的性格,給予不同的引導。

例如,有的小沙彌很調皮。過去寺廟裡,對於調皮的小孩就是罰跪香、罰拜佛。但我心裡想,跪香、拜佛是多麼神聖的事,怎麼可以當做一種處罰呢?於是,對這類調皮的小孩,我罰他們睡覺。一開始都很高興,但是後來他睡在床上,聽到同學的誦經聲、佛號聲很難受。他知道,睡覺其實是不好的,應該要誦經、拜佛。所以讓他自己感受,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不一定要以他討厭的方式來處罰他。」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