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60 辦活動的最終目標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六日上午七時,大師召集全山職事及佛學院學生,在東禪樓開示「回歸佛陀時代弘法大會」的內涵,包括活動的成果與未來應努力的方向。大師說:

一、展示成果,促進未來佛教發展:這次韓國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要是大韓民國政府要向世界展示,韓國已邁向開發中國家。我們這次舉辦回歸佛陀時代法會活動,主要是想把佛光山多年的努力,也展現給全世界的佛教徒們了解,台灣的佛教已進步到什麼階段。

二、發心工作,擴展心胸與眼界:學習從發心工作中,打開心胸眼界。以我本身為例,記得在佛學院時期,有十年都是領「行單」為大眾服務;我從工作中,自然學會人情世故,以及待人接物、進退分寸等。發心努力工作是佛光山的精神,也是樹立自己的形象。希望大家在發心工作外,也能熱心參與對外的各項弘法活動。

三、改寫歷史,人間佛教為榜樣:這次活動,能讓社會大眾肯定佛光山,但我們不可以此自滿,還要更進一步,翻轉世人對佛教落伍、消沉、悲觀、散漫的不正確觀念。我們現在要改寫歷史,要讓人間佛教的普世價值,展現在日常生活與社會國際之間,帶來世界的和諧美好。

對於這次的法會,社會上也有某些人不以為然,認為佛教應該是要作慈善救濟──這是對佛教的誤解、認識不清。因此,大師做了一番說明:

一、歷史文化的價值:一座佛教寺廟流傳千古,在文化史上發揮了多少力量!每個寺廟不但是當地的一盞明燈,也讓燈光普照世界,普照未來,超越時空的影響力,在文化、傳教價值上,遠超過救濟事業。

二、身心健全的效能:內心生起信仰,自然袪除心病;心病不除,身體雖治好,也是煩惱叢生。這次回歸佛陀時代活動,雖花費頗巨,但其發揮的弘法效果,本身就是「治本」的慈善事業。

三、淨化人心的目標:佛教與救濟事業最大的不同是:佛教不只是慈善事業,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佛教是以改善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最終目標。建寺廟傳教,是我們的本分事業;幫助信眾開發「正命」的職業技能,是我們所要努力的目標。救濟只是「正命」的支末,所以我們較注重「急難救助」。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