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61 千年暗室,一燈即明

二○○八年六月四日下午,大師於新加坡佛光山接受新加坡各媒體聯合採訪,有《新加坡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及時代龍華、琉璃坊佛教雙月刊雜誌、新傳媒電台等媒體。

提問:「此次四川震災是共業嗎?若是,為何要進行賑災?佛教應如何幫助災區?」

大師說:「業有過去、現在、未來的業,有個人、有共有的業,有可通懺悔、有不通懺悔的業等。人造了業,自是要受報,四川地震有人經過九天、十天還能獲救,就是不共業。災難發生初始,需要金錢、物資的援助,接著是精神及信心的治療;只要有信心,家園可以再建,生命可以再起。救災不分種族、國家、宗教,何處有難,互助互救,即是展現佛教同體共生的慈悲精神。」

提問:「何謂『禪淨共修』?」

大師說:「禪是自力,『千年暗室,一燈即明』,點亮心燈就是禪。禪是悟道,悟要靠自己,等於讀書,讀到『我懂了』,就是開悟。淨土是他力,好比老人走路要靠枴杖,暗夜行路要靠燈光,念佛要藉助阿彌陀佛的力量,所謂『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最終還是要靠自己開發心中的彌陀佛,如此自得歡喜自在,自能解脫開悟。」

提問:「如何看待各種法會與個人修行的關係?」

大師說:「佛教雖有不同的法會,主要在於信者的心,心誠則靈,心念清淨昇華,自有功德在。宗教要靠自己覺悟,靠自身奉行般若、智慧、慈悲、正派、無我、忍耐等佛法;若具足,自會有辦法。」

提問:「針對社會大眾不同的宗教信仰,大師有何看法?」

大師說:「生長的地方不同,信仰自然不同。儘管文化、地方不同,本心卻是一個。信仰不是神明的問題,仍在於自心的堅定與否。」

提問:「如何引度青年進入佛教?」

大師說:「青年需要佛教,沒有佛教就失去目標、軌道;青年需要光明,就必須有是非的觀念、善惡的分別、正直的道德、善良的本性。」

提問:「佛教對神通的看法?」

大師說:「學佛者不應存有求神通的心理,沒有神通,身邊發生的事、未來的事不知道,自不會心煩、恐懼。神通不是不可以有,但須具備戒律、慈悲、道德、禪定等。」

提問:「大師曾說要『封人』,但這幾年仍在各地弘法,是何原因促使您四處弘法?」

大師說:「練武人說封刀,不代表不練刀;文人封筆,不表示不再寫字。我六十年弘法講說,現已感身軀老邁,對大型的弘法活動倍感力不從心,也覺得對不起信眾。但小型的弘法,例如與信徒見面、與記者會談等,隨意而無負擔,就不計較個人的辛苦了。」

提問:「道德修為是否會帶來能力與智慧的提升?」

大師說:「道德是人我之間和諧相處的依據,道德能維護社會的秩序,維護人間的公理、公義、公正。像國際佛光會提倡的『三好運動』,即是很好的修行準則。建設道德、和諧的人間淨土,應多加提倡與落實。」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