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439 三、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教育理念的實踐
大師認為「佛教教育是一切佛教事業的根本」,而辦教育也是人間佛教最直接利益眾生的方式,透過教育,佛法不是純理論或特定對象的修持活動,而是落實到人間,是隨手可得、可用的,是與生活確實連結在一起的。在大師的領導下,佛光山的教育體制,大略分為僧信教育與社會教育兩方面。由於其他章節會詳細介紹佛光山在僧信教育方面的成就,在此僅約略敘及;此處著眼於佛光山興辦的社會教育,含括幼稚教育、中小學、高中,以及海內外的五所大學統稱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
(一)僧伽教育:扎根弘法人才之培訓
大師自述,十二歲出家以後,在寺院叢林裡成長,從接受叢林的教育而知道教育對佛教發展的重要:
來到台灣以後,看到人民信仰的佛教只是停留在燒香拜佛,寺廟的僧眾也都是關門自修,這樣的佛教如何能發展呢?所以我在培養僧才這方面很是用心。佛光山開山時,蓋的第一棟建築不是殿堂,而是佛教學院,我想唯有培養僧才,紹隆佛種,佛光山才有未來,佛教才能弘揚,並且得以永續發展。*216
大師以培養僧才為主旨的僧伽教育,起於高雄壽山寺的「壽山佛學院」;1967年,因既有校地不敷使用,另擇高雄大樹鄉闢山辦學,即東方佛教學院。1986年9月,佛光山開山即將二十年,大師甫退下佛光山住持之位,在美國西來寺關房中寫了封信給佛學院的學生,細數佛學院的歷史:
佛光山自開山建設以來,明年是二十週年了,但學院,從壽山佛學院到東方佛教學院,從東院到中國佛教研究院,已經整整二十三年了。現在甚至又發展出台北女子佛學院、彰化福山佛學院、國際語文佛學院⋯⋯在佛教史上,二十三年從未間斷過的佛教學院,被外國大學承認過的佛教學院,就只有我們的中國佛教研究院。*217
時光荏苒,距壽山佛學院的成立已六十年,目前佛光山在全球的佛學院,加上今年(2024)甫成立的印尼佛學院,總計有十七所,除了台灣,尚遍及美洲、澳洲、非洲、馬來西亞、香港及印度等地;數十年來所培養出的佛教人才數以萬計,佛光山目前一千三百餘位出家眾,都是畢業於叢林學院,弘法足跡遍及全球,善盡本分地在每個角落推廣人間佛教,正信佛教能普及全世界,佛光山的僧伽教育厥功甚偉。
(二)信眾教育:普遍提升信徒之智識
大師認為,宗教做的是度人濟世的工作,儘量不辦一次性的活動,否則就像將人從苦海裡撈起,活動完又放回水裡受苦,要有持續的教育才具意義。因此,除了用心僧伽教育,對於信眾教育也極為重視。
大師說,教育雖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然而一旦有做,所起的影響既深且廣,因此持續舉辦多種信眾教育活動:
我不計金錢上的得失,繼續在信眾教育上著手,婦女法座會、青年會、弘法隊、大專佛學夏令營、信徒講習會、功德主會,一週又一週,一年又一年不停地開辦著,它們如同小齒輪般,帶動了佛教法輪的轉動。*218
這些活動,後來擴大為世界傑出佛教婦女會議、世界佛教青年會議及各類國際會議,甚至可以說今日國際佛光會能如此成功,也要歸功於早期這些座談會、講習會等所奠下的基礎。
除了上述大師提及針對信眾所辦的教育活動,也有為提供都會地區人士學佛的都市佛學院,普遍閱聽大眾的電視佛學院,因應網路流行的天眼佛學院,提供社會大眾終身學習的佛光人間大學、勝鬘書院等等;也有偏重修持的活動,如短期出家修道會、五戒菩薩戒會,定期、不定期的念佛與禪修活動。亦有提升自身能力的義工講習會、幹部講習會、研討會、讀書會、佛學講座等等,均是信眾最佳且有次第的學習機會。
由於這些教學單位的課程規劃多元、活潑有內涵,因此不僅學佛者樂於參與,以助於個人素養的提升與修持,沒有佛法信仰者也相當樂意參與。數十年來,這些課程對於端正社會風俗、淨化人心,實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三)社會教育:廣開佛教教育之藍圖
大師一生推動教育不遺餘力,在大師的領導下,佛光山興辦的幼稚教育,除了最早於宜蘭開辦的慈愛幼稚園外,還有慈育幼稚園、普門幼稚園、台南慈航托兒所、善化慧慈幼稚園,以及新營小天星幼兒園等;台東有均一國中小、埔里有均頭國中小、均頭國際學校;中學部分,除1967年在台北永和與南亭法師、悟一法師共同創辦的智光商工職校,另有高雄普門中學;大學則有台灣佛光大學、南華大學,美國西來大學、澳洲南天大學及菲律賓光明大學。其他不論,就一個教團辦五所大學,這樣的成績可能在全世界的教育上無人能及。各級學校無一不備,可說已完成大師最初所規劃的教育藍圖。以下概述之。
1、啟蒙幼育:幼稚園
佛光山最早創辦的社會教育,要屬宜蘭慈愛幼稚園。大師1953年元月到宜蘭,1956年「慈愛幼稚園」就申請立案,同時設立「光華文理補習班」,提供青年學子課後輔導的場所:「在那同時,也辦了『光華文理補習班』,它是佛教第一所跟政府正式立案的教學單位,前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委鄭石岩教授,就是當時補習班傑出的青年之一。成立的慈愛幼稚園,也是佛教所辦的第一所幼稚園,慈惠、慈容法師都曾經擔任過園長。」*219文理補習班和慈愛幼稚園,可以說是大師正式社會教育的開始。據大師回憶,慈愛幼稚園,學生最多時曾有五、六百人的盛況,辦學成果為全省之冠。這在民生凋敝、教育不普及的五十年代的台灣,是多麼不容易的成就。
繼慈愛幼稚園後,1958年在高雄佛教堂創辦佛教慈育幼稚園,是佛光山設立的第二所幼稚園。1966年9月,大師復於高雄市新興區創設「普門幼稚園」暨「普門托兒所」各一所,由慈惠法師任園長兼所長,慈容法師為園主任。而台南慈航托兒所成立於1976年,設校至今已近五十年;慧慈幼稚園成立於1981年,2012年改制為慧慈幼兒園;新營小天星幼兒園成立於2000年。這幾所幼兒園皆稟持大師所提倡的「三好運動」,自小教導孩童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心,教育往下扎根,讓三好成為根深柢固的人格修養基礎,從最基礎的教育中實踐大師所說的:「我們佛光人要把佛化教育從幼稚園、小學、中學,推動到大學,從個人家庭推動到整個社會,從寺廟出家眾推動到一般大眾的生活裡。」*220
2、基礎教育:中小學
大師早在1965年即與南亭、悟一兩位法師創辦智光高工;普門中學是大師辦的第二所高級中學,其前身是正氣中學,大師說:
教育廳一位朋友要我接辦岡山的正氣中學。正氣中學,原先是蔣經國先生在江西辦的學校,一九六三年在台灣高雄縣岡山設址復校,後來他們無力續辦,商之於我,我把正氣中學遷來佛光山,就是現在的「普門中學」。那正是一九七七年賽洛瑪颱風來襲的時候,我從開始招生到學校開學,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真如諸葛孔明所說:「辦學於風雨之際,接任於危難之間。」*221
1977年是佛光山開山後第十年,開山最艱巨的十年,大師在財力、物力、人力種種資源最吃緊之時,毅然接下當時顯然不好辦的差事,並在風雨飄搖之際如期讓學校正常營運,若非有過人見識與毅力,何能成就此艱難任務?
埔里均頭中小學成立於2000年,2020年更增設均頭國際實驗教育機構;2002年,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受宜蘭縣政府委辦頭城人文小學,由大師主持開學及揭牌典禮。*222台東均一中小學,是大師為改變偏鄉教育資源不均的現況,於2008年在台東設立的中小學。隔年,得聞嚴長壽先生成立公益平台基金會,希望從教育扎根著手,以改變花東的未來,大師遂將已有完善硬體設施的「均一中小學」,無條件交給對教育有相同理念的嚴長壽先生經營。
佛光山所成立的中小學乃至大學,均是辦校績優的學校,在品德教育、閱讀教育等方面各具特色,也都是「三好校園」的典範學校,實不辜負大師對教育的期待。大師為辦學的苦心,從每校的校訓中可略知一二,大師說:「佛光大學的校訓是『義正道慈』、南華大學是『慧道中流』、西來大學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普門中學是『勤正慧慈』、均頭小學是『正見仁心』,都是勸勉學子們勤學向上、正派做人的無形力量。」*223能否讓學生學會勤學向上、正派做人,是大師最關心的事。
大師念茲在茲的就是以教育為社會奉獻心力,如說:
數十年來,總計我創辦的社會教育,有西來大學、南天大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以及各級的學校,高中、國中、小學、幼稚教育等。《楞嚴經》有云:「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我將我的身心奉獻給教育、文化、慈善事業,也算是我報答佛恩於萬一了!」*224
大師終其一生以辦教育的方式奉獻社會、服務人群,無私無我,將全付身心奉獻給芸芸眾生,奉獻給教育,以報答佛陀深恩,而佛光山的教育事業勢將綿延無盡,從今往後,也數不清有多少眾生因而得受星雲大師的法乳深恩。
3、高等教育之宏績: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
(1)美國西來大學
西來大學成立於1990年,是大師創辦的第一所大學。大師說辦西來大學的初衷是基於回饋:「過去美國在中國辦了許多大學,所以中國人也要懂得回饋,於是我辦了西來大學。」*225就這麼一個單純的善意,讓佛光山的教育事業跨越國際,寫了新章,辦了中國人在美國設立的唯一一所世界承認的大學。
除了「回饋」,大師還要爭一口氣:「為什麼我想要在海外設立大學?在我的意思,過去有天主教、基督教來到我們東方設立了很多教會學校,如輔仁大學、聖約翰大學、金陵大學等,那麼為什麼我們中國人不能在美國設立一個大學呢?有來無往,非禮也。我就立志要為中國人爭一口氣。」*226不僅為佛教,還要為中國人爭一口氣,如此不畏艱難、勇於任事,十足是不惜身命、難行能行的菩薩行典範。
雖說大師是為了回饋西方社會在中國辦學,亦為了爭一口氣到西方辦學,但大師旨在辦學,絲毫不在意是否因此提高個人的名譽聲望。大師說:
我辦西來大學,不為個人利益、名聲,何況我的名字在西方也少有人知道,再說知道不知道,並不重要。創辦西來大學,也不是以賺錢為目的。各位都知道,西來大學創辦至今近二十年,只求奉獻,不求發財。學校雖然不大,但希望美國當地,甚至世界各地都能認識這一所大學,因為校內有很多名師、優秀學生,未來都能對社會有所貢獻。*227
是否能透過教育,培養出健全的人格,進而利益社會,這才是大師所關注的要點。因此,從西來大學走出來的學生,是否能成為頂天立地、品格健全的有用的人,才是大師最關心的,他對西來大學的期望是一所學做人、陶冶性情、傳授理念、培養聖賢人文的學校,甚至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場所。*228希望大家能透過教育成為更好的人,是大師對教育的初衷。
西來大學於2006年起成為「西部學校及大學聯盟」(WASC)會員,足堪安慰大師最初的用心。
(2)台灣佛光大學
相較於在美國辦西來大學的大費周章,大師在國內辦大學,過程同樣一波三折,不管是佛光大學或南華大學。大師原先的計劃是辦一所大學,他說:「甚至我都跟蔣經國總統當面要求說,讓我為佛教辦一所大學。⋯⋯如果讓佛教辦一所大學,華人子弟從海外回來時可以修學,這對國家有很大的利益並且加分。」*229當時是戒嚴時期,由於某些因素與國家領導人的關係,在宗教方面,很明顯的抑佛而宣揚基督信仰,大師不畏這些不利因素,還是勇於表達辦大學的意願。雖然得不到最高層的立即首肯,卻也為後來興辦學校鋪了路。數年後,辦學因緣終於成熟,政府再度開放民間辦大學,教育部同意讓佛光山先定名再籌劃,於是大師即全心全意籌辦佛光大學。
1993年籌設之初,原本預訂在高雄覓地建校,後來宜蘭礁溪鄉鄉長陳德治先生主動邀請,大師以兩億元買下礁溪一片六十公頃雜樹叢生的山坡地,歷經十年的時間,耗費十多億經費進行山坡地水土保持及大地工程,終於在2000年創校取名「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1年先成立「宗教學研究所」,2002年學士班正式招生,2006年改名佛光大學,實現大師在林美山上辦「一所人文素養的大學、一所有能量的大學、一所體用兼備的大學、一所行解並重的大學。」*230的願望。
以十餘年的時間,將滿山荒莽化為學術殿堂,著實令人欽佩不已。如今,可以遠眺太平洋、龜山島的佛光大學,果真被喻為全台最美的校園,已成為宜蘭縣重要的觀光景點。
(3)台灣南華大學
雖說南華大學本不在大師辦學的藍圖裡,但開校啟教之期卻比佛光大學要早數年,世間事果真講時節因緣,有些事非刻意為之,卻水到渠成。大師說許多人知道佛光山要辦大學,常不斷有人追問:「大學呢?」礙於嚴謹的法規,宜蘭礁溪林美山大地開發工程動工近十年,急也急不來。此時另有契機出現:
1996年,剛好有一位黃天中先生,向教育部申請在嘉義辦了一所南華工學院⋯⋯南華的這塊校地,也有五十餘公頃的土地,而且已經有了執照,我就先接收下來。校地旁邊還有一些農地,於是我們就用佛光山的名義先把它買下來,等到將來大學要用了,我們再捐給大學使用。於是,我們簽約接辦了南華大學。*231
就這樣,原本不在計畫內的學校竟然順利誕生。沿用原先「南華工學院」改作「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1996年8月1日正式招生。由於辦學績效優良,第三年即獲教育部同意改制大學,正名為南華大學。
南華大學正式開學,雖然鬆緩了佛光大學因校地開發難題而無法如期開辦的問題,但因有人誤解大師的一句話,甫開學即造成佛光山重大的經濟壓力,這是大師始料未及的。對這重公案,大師說:
我因為深知家貧,沒有受教育的能量,所以在南華大學開辦之初,對外宣布四年不收學雜費,希望讓所有學子都讀得起大學。最初我不太懂大學辦學的不易,但是話說出去了,總要能做到。如果以四個班級來算,四年下來就等同承擔十六個班級的學雜費。我雖是一無所有,但是因為有心,也就一心一意要把南華辦起來。*232
大師的本意是,由佛光山負擔第一年的學生四年學費,沒想到被解釋成前四年入學的學生免學費。大師雖知眾人誤解了,也知道無法承受如此沉重的負擔,但以他不退票的個性,還是默默接受了。四年免學費,成了台灣教育史上的首例。
對此事,大師沉重的說:「就是有『百萬人興學』,每個人每個月一百元、一百元的幫助我,我也幾乎不能負擔這將近數十億的財務;即使我把佛光山的所有淨財結餘,統統用來填補這個深坑,甚至讓佛光山貧窮也不夠使用。」*233
雖然創校之初,無意中為大師帶來經濟上無比的困境,但大師對南華大學深有期望,說南華是智慧的花朵:「歷史上的莊子是個哲學家,他的《南華經》(即《莊子》),言論蘊含豐富的智慧,乃至於佛教的六祖惠能大師,也是在南華寺開悟的。所以『南華』又可謂為『智慧的花朵』。」*234大師為南華大學寫下校訓「慧道中流」,希望南華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都能夠「用智慧與中道,做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大師是以如此高期望看待南華大學。
(4)澳洲南天大學
南天大學位於澳洲,是華人在澳洲開辦的第一所大學。南天大學校地是澳洲臥龍崗市政府所捐贈,是當地政府對於佛光山南天寺的肯定,感謝佛光山自1991年到澳洲弘法,給當地帶來正面的影響。由地方政府主動捐地邀請創辦大學、美術館等文化教育,足可證明南天寺在當地的口碑,以及人間佛教對地方的影響力。
2007年10月,大師主持「南天大學安基動土典禮」,以「大學命名為南天,青年在此學聖賢;中澳文化交流日,多元種族見太平」一偈作為祝福,並說道:「想到澳洲政府對華人的厚愛,同意我們在這裡興建大學,讓佛光山有機會可以回饋世界,我真是對他們由衷地表示感謝。」*235
2015年3月,學校舉行落成啟教典禮,大師帶著老病的身軀親自前往主持,希望寺院、學院可以與當地人民融洽相處,達到教化與教育之間相輔相成功用,同時亦為澳洲挹注文化與教育資源,就是對當地最好的回饋。
(5)菲律賓光明大學
光明大學是菲律賓第一所由佛教團體創辦的大學。光明大學於2013年底通過菲國「高等教育委員會」審核,2014年六月正式招生。該校目前設立舞蹈、劇場和佛學三個學系,並設立優秀學生獎,讓清寒的菲律賓子弟都有機會上大學受教育。
大師以「好苗子計畫」栽培光明大學的學生,大師說:「當地教育部要我們為他們辦一所光明大學,我覺得菲律賓的生活物價不高,建校的費用不算,一個學生只要三萬台幣,一年的學雜費、食宿統統就夠了;現在有了兩百多名學生,總加起來大約需要六、七百萬台幣,一筆字只要賣一個館,就足夠他們一年的開支了。」*236大師的一筆字,於2010年左右陸續在大陸及世界各地舉辦巡迴展,有好幾次在大陸美術館、博物館所展出的作品,是由企業家義買下整個展館,大師將義賣所得悉數做為文化教育基金。光明大學學生的教育經費即由此基金支應。
大師提到之所以在菲律賓辦藝術學院,是因為:「菲律賓人對於藝術及歌唱有天賦,為了培養人才,我們創辦『光明大學宿霧藝術學院』,提供表演的平台,宣揚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理念。」*237大師深諳因材施教之道,在光明大學提供最好的教育空間及表演舞台,讓學生得以充分發揮其本具的藝術天分,並能透過藝術弘揚人間佛教。
2016年7月,佛光山舉辦「2016國際生命禪學營」,大師提供三十個名額給光明大學的學生回山參加。菲律賓佛光山總住持永光法師回憶當時感人的一幕:大師與青年接心開示,光明大學三年級生LadyAnne向大師說:「我們向您保證:1.十年後,所有光明的畢業生都會弘揚人間佛教。2.我將傾其所學,為世界和平努力。」大師回答:「如果我活不到那一天,來世一定會再來看你。」在場的禪學營學員、佛學院學生、義工及常住大眾都感動落淚。*238
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四)全民辦學:百萬人興學運動
大師辦了各級學校,幾乎每個學校每年都需負擔相當龐大的經費,尤其是大學的負擔,每年投入的預算都是數億元。大師說:「我覺得,或許有人過去辦學校是為了要賺錢、圖利,要『收』,但是我跟大家相反,我要『給』,有多少就想到要給多少。」*239毫無保留的給,是大師的人格風範。但是,佛光山是宗教團體而非營利事業,一沒有經營企業挹注,二沒有商業收入,要如何籌措這麼龐大的教育支出?
大師認為辦大學是佛光山的職志,但眾志才能成城,因此想到集腋成裘的方式:
我的願心是希望效法武訓的精神,以托缽興學的方式,就托缽的功德善款來辦學。但這並不容易,因為籌建大學,動輒就要幾十億,甚至上百億。何況佛光山現在辦了三、四個大學,為了應付這些款項,而發起了『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運動,結合一百萬人,每個人每個月捐出台幣一百元,連續出三年,參加者,都是大學的「建校委員」。*240
大師也曾親自率領佛光山的徒眾進行環島托缽,籌措辦學資金。環島托缽,托的不是佛光山的道糧,而是百年樹人的教育。大師說:「盼望藉由百萬人興學之舉,能夠真正『把大學留給社會,把智慧留給人間,把功德留給信徒,把成果留給時代』。」*241這是大師對百萬人興學的最高期望。
許多人認同百元辦學的義舉,不僅佛教徒響應,非佛教徒也熱心參與,有不少人想一次繳清三年的捐款,但大師認為每月持續發心,更能體會慈悲喜捨的教育精神,也是自利利他的修行,因此還是鼓勵大眾每月一捐,大師要讓大眾覺得自己的人生也可以是殊勝的,可以參與偉大且永久的事業。有些人限於福報等等,一輩子汲汲營營也只能張羅自己的生活所需,無暇顧及他人,如今,透過每月一百元的小額捐款,用於興學利人,參與弘大的教育事業,這樣微小卻長遠的發心,將自己的功德永遠留在人間,此生不白過。
佛光、南華兩校園裡均設立「功德碑牆」,紀念參與樂捐助學的功德主,一則樹立好人好事的典範,感謝百萬興學委員長年對教育的護持與貢獻;二則讓後人懂得感恩、回饋,永遠記得這項劃時代的創舉。
(五)辦學奇蹟一筆字
除了百萬人興學活動,另外挹注教育經費最大的來源是大師的「一筆字」。大師曾說,當初西來大學的創辦,並沒有對外化緣,都是因信徒想要得到大師的字而成就。緣由如此:
八十年代的某天,大師在台北普門寺,順手寫了毛筆字送給來寺參加法會的功德主。不意消息傳出,瞬間所有人湧向大師索字。原來那位信士說她供養大師,大師寫字送她。參與梁皇懺的信徒聞言,紛紛備好供養金要請大師賜字。
大師原想自己又不是賣字的,一轉念想到正在籌建西來大學,也得需大家的助成,就義不容辭寫字與大家結緣,大師交代說:「假如因為我的字,而能有善款,那麼就全部匯給西來大學作為建校基金吧。」*242寫字寫出一個西來大學來,大師大概也始料未及吧!
自此,大師常寫字送給護持佛光山教育的功德主。大師說起另一則「寫字興學」的事:
佛光大學書畫義賣會中,我寫的毛筆字竟然是炙手可熱的高潮賣點,自覺不入流的二幅字──「法界唯心」、「雲水三千」,每幅各賣了六百萬元新台幣,約合美金每幅二十四萬元,後來我自動降價,索性多寫幾張法語,每幅只准以新台幣三十萬元為限,來滿足大家的願望。*243
最初是寫字感謝護持興辦大學的功德主,不意,竟成了書畫義賣會中的主角。再後來,大師的「一筆字」成為人間奇景,到世界各地博物館、美術館展覽,受到非常熱烈的迴響。大師也成立「公益信託教育基金」,管理來自於一筆字及稿費、版稅的資金,能妥善用在大學的發展,兼及文化、教育等事業。可以說大師的「一筆字」是百萬人興學之外一章興學奇蹟。
大師在《貧僧有話要說》裡,曾約略統計他投注在社會教育事業上,究竟用了多少錢:一、南華大學,二十年來,在教育部登錄有案的花費就有四十多億。二、佛光大學,在教育部登錄已使用的也有六十多億。三、西來大學,若把美金換成台幣,二十五年來也約在二十二億左右。四、南天大學,包括南天寺,開支也在三十六億多。五、光明大學,應該價碼也在近十五億以上。六、普門中學,四十年下來,總計也在新台幣二十多億左右。七、均頭國民中小學,總計也花了大約七億多元。八、均一國民中小學光建築費就花了三億多元。九、宜蘭的慈愛幼稚園、新營的小天星幼兒園等幼兒園,土地和建築費也將近花費了六、七億元⋯⋯。*244
大師數十年來投注在教育事業上的心力、經費,豈止只上列的這些數?要真仔細數,恐怕數不清、道不完。大師曾說:「如同我創辦大學,有一個理念『把智慧留給年輕人,把功德留給信徒,把歷史留給自己。』」*245大師確實在教育史上為自己留下輝煌的歷史了。
興辦教育是大師一生堅持的理念。2006年3月底,大師在香港佛香講堂接受採訪時,說:「佛教就是教育,宗教如果離開教育,就沒有意義了。興辦教育,沒有苦、只有樂,辦教育是我最歡喜做的事。」*246一輩子為教育煞費苦心,自青年至白首,為辦教育傾盡所有,兩袖清風,唯想到能以教育培養出福國利民、弘法度眾的無數人才,依然滿心歡喜。
在大師理想中,有規模的教育應具備四點︰從理論的教育到實踐的教育、從思想的教育到生活的教育、從出世的教育到入世的教育、從人格的教育到佛道的教育。*247從理論的理解到身體力行的實踐,從思想的建設到在生活上的落實,從出世的清淨解脫到入世的慈悲濟物,乃至從人格的完善到佛道的完成,這是大師對教育的理想。
大師一生樂在興辦教育,並領導、督促佛光山所有教育單位、各級學校,力行「佛教就是教育」的理念,立定腳跟,同心戮力於教育的神聖任務,為佛教、為國家社會培養人才,如此心願,從今日佛光山人才濟濟、佛光山教團各級學校桃李滿園的盛景,得見大師此生孜孜不倦推動教育,其所確立的佛光山「以教育培養人才」宗旨卓然有成。
【附注】
*216 星雲大師:〈佛光山的三寶山〉,《星雲大師全集21.佛教管理學3》(增訂版),頁263。
*217 星雲大師:〈給佛學院學生的一封信〉,《星雲大師全集68.佛教叢書26》(增訂版),頁121。
*218 星雲大師:〈有播種,才會有收成〉,《星雲大師全集92.往事百語4》(增訂版),頁140。
*219 《星雲大師全集21.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增訂版),頁329。
*220 星雲大師:〈實踐淨土〉,《星雲大師全集35.人間佛教語錄3》(增訂版),頁281。
*221 星雲大師:〈我辦大學等社會教育〉,《星雲大師全集241.百年佛緣4》(增訂版),頁13。
*222 《星雲大師全集254.星雲大師年譜1》(增訂版),頁29。
*223 星雲大師:〈規矩〉,《星雲大師全集169.人間萬事8》(增訂版),頁102。
*224 星雲大師:〈我辦大學等社會教育〉,《星雲大師全集241.百年佛緣4》(增訂版),頁27。
*225 星雲大師:〈助學的意義〉,《星雲大師全集127.隨堂開示錄4》(增訂版),頁245。
*226 星雲大師:〈佛教要進入校園〉,《星雲大師全集21.佛教管理學3》(增訂版),頁146。
*227 星雲大師:〈興辦學校有我一份〉,《星雲大師全集127.隨堂開示錄4》(增訂版),頁239。
*228 星雲大師:〈觀念就是財富〉,《星雲大師全集310.星雲日記30》(增訂版),頁264。
*229 星雲大師:〈佛教要進入校園〉,《星雲大師全集21.佛教管理學3》(增訂版),頁137。
*230 星雲大師:〈佛光大學的建校精神〉,《星雲大師全集135.隨堂開示錄12》(增訂版),頁320。
*231 星雲大師:〈佛教要進入校園〉,《星雲大師全集21.佛教管理學3》(增訂版),頁140。
*232 星雲大師:〈做人處事四要〉,《星雲大師全集129.隨堂開示錄6》(增訂版),頁226。
*233 星雲大師:〈佛教要進入校園〉,《星雲大師全集21.佛教管理學3》(增訂版),,頁143。
*234 星雲大師:〈做人處事四要〉,《星雲大師全集129.隨堂開示錄6》(增訂版),頁227。
*235 星雲大師:〈我在澳紐開創佛教道場〉,《星雲大師全集247.百年佛緣10》(增訂版),頁210。
*236 星雲大師:〈我是好苗子〉,《星雲大師全集42.人間系列2》(增訂版),頁249。
*237 星雲大師:〈《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學習管理學〉,《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1》(增訂版),頁269。
*238 永光法師:〈跟著光走──就愛天空最亮的那顆星〉,《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台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社,2023年,電子書,頁59。
*239 星雲大師:〈要達成什麼共識〉,《星雲大師全集129.隨堂開示錄6》(增訂版),頁304。
*240 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全集310.星雲日記30》(增訂版),頁217。
*241 星雲大師:〈佛光山百萬人興學碑牆記〉,《星雲大師全集232.雲水樓拾語2》(增訂版),頁389。
*242 星雲大師:〈一筆字的奇事〉,《星雲大師全集241.百年佛緣4》(增訂版),頁157。
*243 星雲大師:〈破銅爛鐵也能成鋼〉,《星雲大師全集92.往事百語4》(增訂版),頁40。
*244 星雲大師:〈我究竟用了多少「錢」?〉,《星雲大師全集250.貧僧有話要說1》(增訂版),頁61。
*245 星雲大師:〈以天下為己任〉,《星雲大師全集130.隨堂開示錄7》(增訂版),頁137。
*246 星雲大師:〈到道場加油〉,《星雲大師全集207.如是說5》(增訂版),頁258。
*247 星雲大師:〈佛教興學的往事與未來〉,《星雲大師全集29.人間佛教論文集2》(增訂版),頁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