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310 十、人間音緣──法音宣流

音樂的力量無遠弗屆,對於一般大眾來說,是最具親和力的語言,尤其一首虔敬莊嚴的樂曲,往往能讓人感到心靈昇華。歷來佛教傳統音樂「梵唄」,以清淨、和雅的曲調來讚頌諸佛菩薩的功德,具有使人內心寧靜安詳的功能,然而唱誦梵唄對一般大眾來說並不容易,所以也有用現代方式來呈現的佛教音樂。佛光山多年來提倡的「人間音緣」,就是本之於人間佛教「大眾化」的目標所創作。一如大師說:「佛光山提倡人間佛教,講究活用,人間音緣只是將傳統的佛教賦予時代的語言和形式,讓佛法走到大眾裡面去,如此才能為社會所用。」*228

早在五○年代大師初到宜蘭弘法時期,為了接引青年學佛,就曾以佛教聖歌作為素材,組織青年歌詠隊。甚至大師還親自作詞,請音樂家來譜曲,例如〈弘法者之歌〉、〈甘露歌〉、〈佛教青年的歌聲〉、〈祈求〉、〈西方〉、〈菩提樹〉等,就是當時的創作。佛光山開山之後,大師又陸續創作〈三寶頌〉、〈佛光山之歌〉等等。如今這許多由大師作詞的佛教聖歌,也都收錄在「人間音緣」佛教歌曲中,傳唱於佛光山大大小小的活動、會議中,不絕於耳。

「人間音緣」這個名稱緣起於2003年,為紀念大師在台灣弘法五十週年,當時擔任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的慈惠法師,將大師的法語詩偈彙編成詞庫,發起首次「人間音緣」佛教歌曲徵曲比賽,有來自全球五大洲二十多個國家地區、一千多位作曲者,以各種曲風創作了三千多首歌曲參賽。其後,邀請全球各地歌手演唱入圍歌曲,並於台北國父紀念館等地演出十場。此後,又連續舉辦多年,至今已有中、英、西、葡、德、法、日、韓、泰、印地語、印尼語、客語、台語、廣東話、祖魯語等三十多種語言演繹,多元、豐富的佛教音樂,深受大眾喜愛。誠如大師說:

透過不同國家、不同國籍、不同年齡、不同語言的音樂創作,不但顯示佛教音樂無國界,同時也是人間佛教的佛法生活化、通俗化、大眾化、國際化之呈現。音樂與宗教一樣無國界,佛教音樂的展演,對於倡導世界和平、促進種族融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29

「人間音緣」旋律動聽,歌詞琅琅上口,比如:〈給〉、〈點燈〉、〈流轉〉、〈我願〉、〈祈禱〉、〈朝山〉、〈一半一半〉、〈愛就是惜〉、〈感恩的人生〉、〈殘缺也是美〉、〈人生是過客〉、〈天堂在哪裡〉、〈家和萬事興〉、〈有佛法就有辦法〉等等,其中〈和諧〉(Harmonize)一曲,更成為聯合國活動的指定歌曲之一,歌詞全文如下:

此時我們必須明白,沒和平世界難以存在,

過去人間充滿爭戰,現在需要更多關愛,

慈悲讓生命充滿希望,了解這一切有多美好,

這世界可以沒有仇恨,仇恨只會讓彼此傷害,

讓我們對心靈許下承諾,有智慧生命更能掌握,

這就是唱這首歌的理由,別失去信念,我在你左右。

請加油!調整我們的過錯,為和平努力去做,

讓世界多份和諧,為普天下眾生;

請加油!調整我們的過錯,為和平努力去做,

讓世界多份和諧,為普天下眾生,

請加油!
*230

大師期許透過〈和諧〉這首歌曲,傳達對世界和平的希望。大師表示,這個世界唯有和平才能存在,希望大眾能以慈悲、智慧來化解爭戰與仇恨,為普天下眾生締造和平。

佛教向來重視「以音聲作佛事」的弘法方式,大師認為,很多人都喜歡唱歌,而且歌聲可以打動人心、讓人感動,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弘法上如能以唱歌作為方便,一者貼近大眾生活,二者符合人性需要,這與人間佛教所強調的「人間性」不謀而合。尤其「人間音緣」歌曲,旋律清新悅耳,歌詞內蘊佛法意涵,發人深省,鼓舞人生,頗具淨化人心的作用,應當推廣。

因此,對於佛光山未來的發展,大師提到:佛光山的第二個五十年,將會在「音樂弘法」方面,作更進一步的推動,希望透過梵唄音樂,以及佛教歌曲的傳唱來宣流法音,期以法音來喚醒眾生迷濛的心靈,人人都能做好自我的身心管理,繼而擴大到家庭、社會,乃至全世界,讓「佛歌入雲霄,法音遍全球」,真正達到「音樂無國界,佛法無人我」的美好境界。*231

【附注】

*228 星雲大師:〈課誦要打動人心〉,《星雲大師全集207.如是說5》(增訂版),頁338。

*229 星雲大師:〈實踐淨土〉,《星雲大師全集35.人間佛教語錄3》(增訂版),頁313-314。

*230 星雲大師:〈和諧〉,《星雲大師全集102.金玉滿堂9.人間音緣》(增訂版),頁100。

*231 星雲大師:〈佛教的「梵唄音樂」管理學〉,《星雲大師全集20.佛教管理學2.叢林系列》(增訂版),頁219。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