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282 三、佛光三昧修持法──融攝一切菩提願行

「佛光三昧修持法」最初是對佛光會員提倡的修行日課。本之於求證解脫是每一個佛教徒的終極目標,國際佛光會特制定「佛光三昧修持法」,作為會員修證日課,依此法而修,能淨化身口意三業,並與菩薩道六度萬行相應。誠如大師說:

佛光三昧是每一個佛光會員的修行日課,求證解脫是每一個佛教信徒的終極目標。佛光會員以佛光三昧作為日常修持方法,上與佛法僧三寶接心,下與法界眾生融和,以聞、思、修三慧及戒、定、慧三學來改進身、口、意三業,務期心境一如,確實實踐發願、淨行、懺悔、回向。每一佛子如能依此實修,內能圓滿六度萬行,外則能建設佛國淨土⋯⋯

佛光三昧者,以法界宇宙為心,從一心而開展為身、口、意三業之修持。持之不斷,必能心境開展,逐漸含容法界一切眾生於自心。
*192

所謂「三昧」,即將心定於一境的狀態,可啟發吾人的智慧。大師勉勵佛光人做大眾的模範,力修力行佛光三昧修持,在生活中任持禪定與智慧,解行並重,時時以眾生為念,共同締造和樂光明的世界。

針對佛光三昧修持法的四種修持方法,大師概述如下:

(一)拜願法︰一拜一願,每日口誦《心經》,發十二大願,虔誠禮佛十二拜,然後按自己時間的長短,繼續禮拜自己修持的諸佛菩薩,能去縛除執,證入菩提。

(二)念誦法︰以歡歡喜喜、悲悲切切、空空虛虛、實實在在等四種方式,稱念諸佛菩薩的聖號,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

(三)禪觀法︰先在佛前立願普度眾生,然後依慈心三昧次第坐禪修觀,長養慈心悲願。

(四)實踐法︰在日常生活中,以發願、淨行、懺悔、回向來圓滿佛道。*193

(一)拜願法

在上述四種修持法中,信眾可以選擇個人相應的法門而修。其中,「拜願法」與身業相應,為信眾最樂於修持的法門。最初國際佛光會曾將佛號錄製成卡帶,方便信眾在家中做早晚課時禮佛唱誦,隨著時代科技發展,如今已上架網路影音平台,更增加應用的便利性。禮拜的內容如下:

第一拜:唱念「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讚頌佛寶)。

第二拜: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讚頌法寶)。

第三拜:唱念「僧寶清淨不思議,身披如來福田衣,堪作人天功德主,堅持戒行學無為」(讚頌僧寶)。

第四拜:唱念「一心頂禮,盡虛空界,大覺至尊,一切諸佛」(禮敬佛寶)。

第五拜:唱念「一心頂禮,盡虛空界,清淨圓滿,一切諸法」(禮敬法寶)。

第六拜:唱念「一心頂禮,盡虛空界,慈悲喜捨,一切賢聖僧」(禮敬僧寶)。

第七拜:唱念「南無娑婆世界,人天教主,三界導師,四生慈父,本師世尊釋迦牟尼佛」(禮敬教主)。

第八拜:唱念「南無兜率內院,一生補處,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禮敬當來下生佛)。

第九拜:唱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禮敬諸大菩薩之代表)。

第十拜:唱念「祈禱世界和平,人民安樂,身心自在,佛法興隆」(祈禱世界和平)。

第十一拜:唱念「代為累生父母,師長朋友,歷劫冤親債主,所有眷屬,法界眾生,同生佛國」(祈禱眾生得度)。

第十二拜:唱念「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祈禱發菩提心)。*194

上文指出拜願法的禮拜程序,依序為:讚頌佛法僧三寶的殊勝;禮敬三寶的功德;禮敬現在佛、未來佛、諸大菩薩;最後三拜,從祈禱世界和平、眾生得度,而到發菩提心,祈願與法界眾生共成佛道。

(二)念誦法

念誦法,與語業相應。大師主張兼用歡喜、悲切、空虛、實在等四種念佛方法,在每一法念出感情,修持純熟之後,再換另一法,如此,可以平衡心境,契入中道,達於圓融無礙。

(三)禪觀法

禪觀法,與意業相應。大師表示,此法以慈心三昧為本,一旦修行純熟,可達到無瞋、無怨、無惱、無恨,世界一家親之境界,由此招感無量福德,開發無量法喜,具足良好的人際關係。*195 可分為兩種次第:

1、發願修行:佛光人我某某發願行佛光三昧禪觀法,普願一切眾生在佛陀慈光普照之下,慧眼開啟,善根普發,癡障煩惱消除。同時發起廣大願心,圓滿六度萬行,建設人間佛國。

2、禪觀正行:以禪坐方式觀想。首先在心中生起喜悅的慈心觀,令己身籠罩在歡喜祥和的光明之中,漸次及父母、眷屬、一切的佛光人、整個台灣、中國到全世界,乃至法界一切眾生均在蓮花藏世界圓滿佛果。*196

(四)實踐法

實踐法,以身口意三業共行,與佛心相應。其具體實踐方式,包括發願、淨行、懺悔、回向等四種:

1、發願:每天晨起,首先發起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與諸大菩薩的願心相應。繼之可在食、衣、住、行,職業工作、人際關係或親子教育上發出各式各樣的清淨別願,對境練心。成就一切善德善行,均以發願為本,願切則事圓。

2、淨行:以智慧為導引,以慈悲為動力,努力成就他人,盡心接引眾生開發菩提心,受持五戒、菩薩戒、八關齋戒,乃至出家戒。以八正道作為具體的實踐方向。

3、懺悔:修行者,修正行為、思想、觀念;懺悔者,清楚明白往昔過患。有能力懺悔的人,心智將漸趨成熟。善於懺悔者,能透視整個緣起的本質、所有行為的起因,覺察到根本的動機與過程不同而導致的目標偏差。又行事只知一方、一隅,未能周遍全局,因而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均得於至誠懺悔中漸修漸明,故云懺悔具足無量功德。

4、回向:回向有如將一粒種子再播種到田裡,種子經過發芽、開花而結成纍纍果實。綜合而言,有三種回向:

(1)  菩提回向:回因向果、回劣向勝、回迷向悟。

(2)  眾生回向:回自向他、回少向多、回下向上。

(3)實際回向:回事向理、回偏向圓、回執向中。*197

上文大師分別就佛光三昧修持法「實踐法」的四種實踐方式作說明,其中,修持發願,除了發一切菩薩的總願四弘誓願,還可以再發各種清淨別願;修持淨行,以接引眾生發菩提心、受持清淨戒法為行持;修持懺悔,以能在覺察起心動念的過失中至誠懺悔,心地將漸趨明朗;修持回向,是將自己所修持的功德,回轉給眾生也都能得利。

佛光三昧修持法是融和古今的修持法門,很適合作為現代人的修行方式。大師強調:「佛光三昧修持法,融攝一切菩提願行,得與佛心相應。一人行之,開發自心淨土世界;人人行之,集體創作,共同建設人間淨土。」*198

【附注】

*192 星雲大師:〈佛光三昧修持法〉,《星雲大師全集81.佛光教科書11.佛光學》(增訂版),頁78-79。

*193 星雲大師:〈佛光會員應該注意什麼〉,《星雲大師全集122.講演集10.人間與實踐》(增訂版),頁159-160。

*194 星雲大師:〈佛光三昧修持法〉,《星雲大師全集81.佛光教科書11.佛光學》(增訂版),頁79-81。

*195 星雲大師:〈佛光三昧修持法〉,《星雲大師全集81.佛光教科書11.佛光學》(增訂版),頁82-83。

*196 同註195,頁83。

*197 星雲大師:〈佛光三昧修持法〉,《星雲大師全集81.佛光教科書11.佛光學》(增訂版),頁83-84。

*198 同註197,頁85。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