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279 二、十修歌──把人做好的修行

「十修歌」最初是大師的母親(佛光山徒眾尊稱為「老奶奶」)於1990年來到佛光山時,對僧眾講說出家可貴的內容。其後,大師深感人應該要修身、修心、修事,讓世界彼此共榮共有,也以自己的修行體悟,撰寫了一首〈十修歌〉:

一修人我不計較,二修彼此不比較,

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

五修吃虧不要緊,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修心內無煩惱,八修口中多說好,

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大家成佛道。
*187

〈十修歌〉內容淺顯易懂,貼近生活,是修養心性、待人處事的善法,是彼此相處、合作的準則,過去大師在會客、集會時,就經常請徒眾唱頌〈十修歌〉,與大眾結緣,現今佛光山派下各個道場也都在提倡。大師說:

佛教裡種種修行的方法很多,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要「修行成佛」,但卻很少聽到有人講「修行做人」。實在說,修行首先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把人做好,所謂「人成即佛成」,把人做好,還怕佛道不能成就嗎⋯⋯

如果人人都能按照〈十修歌〉來作為個人修行的密行,雖然不能馬上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你在當下,就已經成就個人的人間淨土了。

所以,道無古今,悟在當下,你能在唱〈十修歌〉的當下,感受到自己的道德在增長,人格在昇華,內心裡無比的安詳自在嗎?這就是〈十修歌〉所要帶給我們的修行利益,也是古今不異的修行意義。
*188

大師提及,一般人講到修行,總是想到「修行成佛」,而忽略了「修行做人」,把人做好才是成佛的根本。職是,大師提出十個容易實踐,又能夠去惑證真的修行方法,提供大眾作為個人的修持密行。大師也鼓勵以哼唱自如的曲調歌唱〈十修歌〉,假如我們能在唱頌的當下,領會到歌詞中不計較、不比較等佛法道理,因而幫助了人格道德增上,就是這首歌所帶給我們的修行利益。南京大學副教授尚榮在〈佛光山「人間音緣」初探〉中即指出,〈十修歌〉是大師為現代人修行所提出的方便法門。他說:

這段歌詞的意境不但教人棄惡從善、修行積德,更給人成佛得道的信心與信念。教人把「修行」融和到社會的屬性中,既方便易行,又能體現佛曲的博大精深。傳統的佛教音樂不易被老百姓接受,而這首歌曲歌詞富有邏輯性和整體性,好像星雲大師語重心長地勸說眾生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息滅貪瞋癡三毒,淨化身口意三業,並為現代人指出了修行的方便法門。*189

人不能離開群體而生活,但是在人事的互動中,卻又難免因為不如意而心生煩惱,是以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在一場佛學講座上,也勉勵大眾於生活中奉行大師的〈十修歌〉,且強調〈十修歌〉是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好方法,人生處世的智慧就在這首歌裡。引起現場聽眾高度共鳴,分享心得。*190

一般人希求解脫身心的束縛,大師認為,只要做到〈十修歌〉任何一點,都能獲得身心自在。誠如大師說:自己對人不計較,「一修人我不計較」,無我了,不就解脫了嗎?「二修彼此不比較」,我不跟你比較,平等心,會不快樂嗎?這不是解脫道嗎?*191 所以,〈十修歌〉句句是佛法,然唯有付之於實踐,才能體證解脫的妙樂。

【附注】

*187 星雲大師:〈歌〉,《星雲大師全集66.佛教叢書24.藝文1》(增訂版),頁204。

*188 星雲大師:〈十修歌〉,《星雲大師全集17.佛法真義2》(增訂版),頁281-283。

*189 尚榮:〈佛光山「人間音緣」初探〉,《2015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下)》,高雄:佛光文化,2016年3月,頁46。

*190 參閱葉月琴:〈永和學舍佛學講座──心培和尚主講「人生處世的智慧」〉,人間通訊社,2011年3月12日,https://www.lnanews.com/news/19682。

*191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全集130.隨堂開示錄7.教育講習7》(增訂版),頁72。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