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088 五、佛教發展需要現代化設施

在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大師參觀禪堂時,觀察到禪堂內「有冷氣設備,有坐臥兩用的沙發椅」。*116而在印度參訪泰國佛寺時,留意到寺院占地廣闊,佛殿以大理石鋪設,並包含僧舍、講堂和客房,許多比丘在此修學。*117至於日本輪王寺,寺院簡樸而雅致,客廳臥室整潔,每間房間均設有冷氣設備和電話,「樸素淡雅中,也帶著豪華」。*118而在馬來西亞,連續參觀了幾間寺院,大師特別注意到香嚴寺庭院寬敞,前方佛殿,後方則是新建的二樓,「我們被安排住在樓上的客房中。舉目遠眺,風景優美,空氣新鮮,房中是明窗淨几,設備雅緻」。*119妙香林寺則整理得井然有序,湖濱精舍的建築風格優美華麗,展現出樸素而優雅的氛圍,麻六甲釋迦院則顯得清淨而素雅。

在日本,東本願寺大阪分院擁有一座可容納千人的大講堂,專供講演和會議之用;二樓設有電影院,可舉辦音樂會等活動;而講堂後方設有餐廳,提供餐飲服務。此外,該寺院還設有婦女組織、青年組織和兒童活動中心,組織嚴密,並自給自足,甚至還有盈餘。*120隨後,參訪西本願寺時,發現其餐廳可容納千人用餐,大禮堂可容千人集會,且設有沙發座椅的電影院,以及提供各種冷飲的冷飲室。該寺院還擁有三層樓的數百間客房,配有地毯、冷氣、電話和衛生設備等。此外,地下兩層設有停車場,供汽車、客車和卡車使用。

由是觀之,泰國、日本、馬來西亞和印度的寺院,無論風格是簡樸或華麗,都以自身特有的方式融和了當地的生活習慣和信仰表達方式,體現出「因地制宜」的宗教適應性。大師將一路的見聞感悟所積累的經驗,融入到後來的弘法實踐中。

一位陪同介紹的僧人向大師介紹:「日本佛教,大家在事業上競爭,不在人我的是非上鬥爭。例如,你的宗派辦中學,我的宗派就辦大學;你的寺院辦孤兒院,我的寺院辦醫院。各宗派寺院的事業上競爭很大,但彼此不毀謗摧殘,頂多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121參訪泰國時,也是見到同樣的情況,「學校、醫院、佛學院、佛具店、印刷廠,可說都很具規模。他們也有宗派之分,但他們彼此都互相不想誰打倒誰」。*122其實這種競爭模式,能促使佛教事業在各國的現代化發展中逐步擴展其影響力,同時也促進了佛教文化的多元化表達和廣泛傳播。在這樣的競爭中,佛教界能夠達成更大的社會貢獻,這與佛教的精神內涵是一致的,即不爭名利,而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造福大眾。

綜上所述,透過對泰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地寺院設施的觀察,大師看到了這些因應時代與大眾需求的現代化寺院如何成功吸引信眾,並創造了一個融通傳統與現代的弘法空間。從冷氣設備到整潔舒適的客房,這些設施使寺院更適合現代人的需求,也體現出佛教在國際化和現代化進程中的靈活適應力。大師指出,台灣佛教寺院若期望緊跟時代步伐,滿足當代人的期許,進而推動佛教蓬勃發展,同樣亟需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投入,為大眾營造一個宜人的參訪和修行環境。

故而,在佛光山的建設進程中,大師緊扣台灣社會的發展脈絡,圍繞信眾的實際需求,大膽創新,仔細調整。大師主張寺院應具備「傳統與現代融和、信眾與僧眾共有、修持與慧解並重、宗教與藝文結合」的特色。並指出,所謂弘法,不是將傳教弘法的責任推給大雄寶殿,只管叫信徒去拜佛,更重要的是配合現代設備來度眾。從中可以洞察到大師對寺院建築的獨到見解:寺院不僅是僧眾修行的地方,更是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的重要場所。因此,寺院建築的現代化,是佛教適應時代發展、弘揚佛法的重要途徑。

佛光山在寺院建設過程中,既保留了傳統佛教建築的莊嚴神聖,又增添了許多現代化功能區域,具體展現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大師認為道場設施之完善與否,對佛教發展具有密切影響。傳統寺院之殿堂、廊廡數量多寡已非重點,現今的寺院更需要教室、講堂、集會所、談話室、繪畫展覽館、表演廳、電腦教室、視聽中心、安寧病房等現代化設施。

例如,設立現代化的圖書館,收藏豐富的佛教經典及各類學術著作,為信眾和學者提供深入研究佛法的場所;開設滴水坊,為前來參訪的信眾提供餐飲服務;配備了視聽中心,通過現代科技傳播佛法,如線上佛法講座等,使弘法方式更加多樣化、現代化。

改變是進步的動力,故步自封,會隨時代的演變而被淘汰。寺院對信眾而言,具有多重功能:可作為人生的心靈加油站、諸上善人往來的聚會所、去除煩惱的淨土、啟發道德良知的學校、提升文化修養的藝術中心、廣結善緣的功德所。寺院為萬千眾生作得度因緣,其寺院建築、空間規劃,不容等閒視之。

總而言之,大師旨在激勵台灣佛教寺院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得巧妙平衡,既要保留佛教的精神內涵,又要兼顧大眾的現代化需求。透過改善設備,寺院不僅能增強其吸引力,也能更有效地促進佛法的弘揚,使佛教在當代社會中更有影響力。

【附注】

*116 星雲大師:〈泰國 六月廿七日〉,《星雲大師全集279.海天遊踪1》(增訂版),頁68。

*117 參見星雲大師:〈印度 七月十三日〉,《星雲大師全集279.海天遊踪1》(增訂版),頁204。

*118 星雲大師:〈日本 九月四日〉,《星雲大師全集280.海天遊踪2》(增訂版),頁251。

*119 星雲大師:〈馬來亞 七月廿四日〉,《星雲大師全集279.海天遊踪1》(增訂版),頁309-310。

*120 參見星雲大師:〈日本 八月卅一〉,《星雲大師全集280.海天遊踪2》(增訂版),頁277。

*121 參見星雲大師:〈日本 八月卅一〉,《星雲大師全集280.海天遊踪2》(增訂版),頁228。

*122 星雲大師:〈泰國 七月三日〉,《星雲大師全集279.海天遊踪1》(增訂版),頁128。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