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445 結論

十九世紀中葉以降,西方現代理性思潮湧入中國,引起政治的板蕩、社會的翻騰、文化的變遷,佛教面對這樣的大時代,除了佛教本身已衰微,加上社會對佛教的撻伐,及廟產興學等教難,是處於危急存亡之秋。清末民初許多的高僧大德,對佛教的前途都相當關心,紛紛推動佛教改革,如太虛大師提出「人生佛教」等,以促進佛教的現代化。但誠如太虛大師自我檢討「實踐力和統率力」不足,因此改革失敗。

及至1949年,隨著大陸僧侶來台,佛教的改革運動也轉進台灣,當然台灣佛教的地位更是低微,加上政治的打壓,弘傳工作更加困難,面對這樣的處境,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現代化運動,對於過去佛教界的陋習弊病,勇於批判與反省,進而重新估定其價值,對佛教的教理、教制等等,重新賦予新的方向和目標,建構出人間佛教現代化的藍圖。在教理上:對於佛教的經典義理,以現代的語言重新詮釋,講大眾聽得懂的、大眾需要的佛法,能為現代人接受的人間佛教;在制度上:因時制宜,建立佛教現代化的教團體制,以制度領導,讓佛教充滿生命力;在弘法上:不拘泥於傳統,也不反傳統,掌握時代的動脈與時俱進,開展出傳統與現代融和的現代化佛教。

因此人間佛教現代化能夠成功實現,同時也證明大師所建構的人間佛教現代性理論是可實踐的,能與社會的現代化相呼應,並且有卓越的發展,進而弘傳五大洲。也正因如此,大師人間佛教在現代化方面的卓越成就,受到學界的認可。誠如程恭讓教授的讚譽,將大師與東晉道安大師相媲美,認為:

兩位中國佛教導師所承擔的根本任務,可以說都是要處理佛教思想信仰模式的重大轉型:道安大師要推動的,是佛教由「印度模式」到「中國模式」的轉型;而星雲大師所要推動的,則是佛教由「傳統模式」到「現代模式」的轉型。⋯⋯星雲大師的現代人間佛教事業,已經跨越其九十多年的生命歷程,涵容海峽兩岸乃至全球世界,其理論、實踐體系之博大,影響之深遠,都已堪稱是我們這個時代創造的一大佛教奇蹟。*252

這佛教奇蹟,是大師從僧青年開始,即不斷調整建構人間佛教現代化的理論,竭盡一生的實踐,才能帶動佛教整體走上現代化道路,而此成就可歸結四點重要意義:

(一)建設以人為本的新佛教

人間佛教就是佛陀的一代時教,是佛陀為人說法的宗教。佛陀降誕在人間,成佛在人間,弘法利生在人間,三藏十二部經典,都是為人而說。我們以佛陀為榜樣,學習佛陀的行誼,發揮人性,提升人性,就能到達佛性,因此現代化人間佛教是脫離神權與威權的佛教。

人間佛教是以人為本的佛教,對於現實的人生都給與關懷,關心人的苦樂、貧富、有無、事業、生活等等問題。人間佛教重視社會服務,推動人心的祥和,促進社會秩序的安穩,讓大家都能平安吉祥;對於政治、社會、經濟、民權、女權、生權等等問題,都相當關心重視,站在現代理性化的觀點,給予重新估定其價值。現代化人間佛教以人為本,是重視人文的關懷,以嶄新的樣貌呈現,能可以給人利益及受用,所以能走入家庭、社會,能為世人所接受,對社會才有存在的價值。

(二)樹立佛教現代化新形象

大師所推動現代化人間佛教,對於過去佛教給人的印象是迷信、落伍、悲觀、消極、保守、灰色人生、閉關、苦行的舊觀念,重新估定價值,不斷提升佛教及僧伽的素質,並且領導七眾弟子,大力推動文化、教育、慈善、修行等事業,成為多采多姿的人間佛教,經過多年的努力,已有新氣象:

1、從傳統的佛教到現代的佛教;

2、從獨居的佛教到大眾的佛教;

3、從梵唄的佛教到歌詠的佛教;

4、從經懺的佛教到事業的佛教;

5、從地區的佛教到國際的佛教;

6、從散漫的佛教到制度的佛教;

7、從靜態的佛教到動態的佛教;

8、從山林的佛教到社會的佛教;

9、從遁世的佛教到救世的佛教;

10、從唯僧的佛教到和信的佛教;

11、從弟子的佛教到講師的佛教;

12、從寺院的佛教到會堂的佛教;

13、從宗派的佛教到尊重的佛教;

14、從行善的佛教到傳教的佛教;

15、從法會的佛教到活動的佛教;

16、從老年的佛教到青年的佛教。
*253

現代化人間佛教建立起積極、樂觀、正信、進步、前進、服務等新形象,走出「絕對消極主義」的陰霾,讓國家、社會對人間佛教有別以往的新觀感。

(三)引領宗教現代化新範式

大師所推動的現代化佛教,除了台灣佛教界被視為學習的典範,影響所及,其他佛教國家也來學習取經。在此列舉一二:

如韓國通度寺已有一千三百年以上的歷史,1982年與佛光山締結為兄弟寺,住持性波法師說:「韓國佛教歷史雖久,但寺院都太古老了,必須現代化。」月下長老於1990年,親自率領大批徒眾到佛光山參訪,不斷鼓勵派下的法將和佛光山來往,希望透過交流,韓國佛教能快速的現代化。派下九龍寺住持頂宇法師複製佛光山的建設,也經常向信眾提起,他的弘法方向是「走佛光山人間佛教的路線,依星雲大師為師範」。*254 弘法寺住持深山法師,也是非常認同佛光山,立志要走國際化的弘法,於2003年,在釜山成立「國際佛光會釜山協會」以及「國際佛光會釜山青年會」,對於接引青少年學佛非常用心積極。*255

又如2009年,日本大谷大學師生來佛光山參訪取經,此團有些是學僧,畢業後即將是寺院的主持人,向大師請教日本佛教如何踏出現代化的第一步,又如何將傳統佛教與現代融和等等問題。*256

更有天主教也來交流,如1993年,安霖澤樞機主教以梵蒂岡宗教協談委員會主席的身分,和天主教高雄教區的單國璽主教、教廷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尤雅士等人,在馬天賜神父的引薦下到佛光山拜訪。安霖澤樞機主教表示:他們對佛光山以國際化、現代化推動人間佛教,帶動世界宗教潮流,印象特別深刻。也在1995年,與佛光山合辦天主教與佛教國際交談會議;同時也促成1997年,大師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會談。*257

這都說明,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是具有理性化的宗教,所展現佛教現代化的具體成效,已得到國際間肯定與認同,可作為各界學習交流的新範式。

(四)開創佛教現代化新紀元

以中國佛教歷史而言,大師依每個時期傳播特色分為:東傳譯經時期、八宗成立時期、禪淨爭主時期、宮廷密教時期、經懺香火時期,二十世紀以後則立為人間佛教時期,而且是無法阻擋的時代潮流,因為唯有人間佛教,才是大眾所需要的佛教。而此人間佛教時期,不是誰開始喊出人間佛教就可算一個時期,這必須要實踐出來,普遍在社會流傳才可稱為一個時期,大師竭盡一生推動人間佛教,除了在台灣落地生根外,也在世界各地普遍推動,才能將人間佛教推向現代化的新紀元。

誠如歷史學家唐德剛教授表示:「星雲大師,是五百年才能出生的一位人物。在宗教裡我們可以算,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出世,二千年前耶穌出世,一千五百年前左右穆罕默德出世,一千年前馬丁路德出世,現在的五百年就是星雲大師了。現在台灣已走向現代化的社會,這個力量就展現出與現代社會結合的佛教,這即是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也是現代佛教的開始。」*258 並且將大師喻為佛教的馬丁路德,是「劃時代作用」的領袖。*259 但大師以平常心表示,他只是釋迦牟尼佛的奉行者罷了。

大師一生推動人間佛教現代化,誠如在〈真誠的告白〉中所說:「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大師最大的願望是建設世界和平、社會和諧、家庭和順、人人幸福安樂的人間淨土。

雖然大師為人間佛教現代化開創出新的局面,但佛教現代化的工程是現在進行式,是每個時代的佛教都必須面對的課題,所以必須與時俱進。為了繼續完成大師「平安幸福照五洲」的心願,在發展現代化人間佛教的過程,筆者有兩點建議,作為現在乃至未來的佛光人面對新時代思省的方向:

其一、紹繼如來家業,闡揚現代化的人間佛教,要掌握大師「重新估定價值」的精神,弘法者須不斷吸取新的觀念、新的知識、新的思想,更應關心國家、社會、佛教、眾生的當前需要,時時思惟未來應何去何從?俾能重新估定價值,依著時代的腳步調整,才能有新方法,以適應每個時代的社會、文明與思潮。

其二、進行佛教現代化時,要掌握大師「傳統與現代融和」的原則,「教義是傳統的,方法是現代的;思想是出世的,事業是入世的;生活是保守的,弘法是進步的;戒律是原始的,對社會入世是現代的」,回歸佛陀本懷的理性傳統,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弘法事業,隨著時代的脈動與眾生的需要,方能開展出適應新時代所需要的佛教,引領群倫,步向正道。讓新世代的佛教不流於世俗化,或者重新反回消極保守的範疇,才能將大師所樹立佛光山的法幢,與人間佛教的慧燈,綿延流長於千秋萬世。

【附注】

*252 程恭讓:〈代序:道安大師與星雲大師——個比較研究的視角〉,《2019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頁41-43。

*253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戒學〉,《星雲大師全集27.人間佛教的戒定慧》(增訂版),頁45-46。

*254 參閱星雲大師:〈與韓國佛教的往來〉,《星雲大師全集246.百年佛緣9》(增訂版),頁297-301。

*255 參閱星雲大師:〈首爾佛光山寺〉,《星雲大師全集315.話說佛光山5》(增訂版),頁215。

*256 參閱星雲大師:〈談日本佛教〉,《星雲大師全集133.隨堂開示錄10》(增訂版),頁249-257。

*257 參閱星雲大師:〈我與天主教的神職人員〉,《星雲大師全集241.百年佛緣4》(增訂版),頁36-41。

*258 星雲大師:〈唐德剛〉,《星雲大師全集253.參學瑣憶2》(增訂版),頁257-258。

*259 參閱星雲大師:〈1992年5月30日〉,《星雲大師全集289.星雲日記9》(增訂版),頁307。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