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226 十三、大悲懺法會──開發內在的慈悲

拜懺是佛教特有的修行法門。懺悔如法水,可以淨除我們的罪業,使我們獲得身心清淨,所以在佛教裡設有許多拜懺法門,其中,大悲懺是以禮拜觀世音菩薩為主的懺法,也是今日佛教普遍流行的懺法。觀世音菩薩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形象深入民心,每逢觀世音菩薩聖誕、出家、成道紀念日,一般寺院都會舉行相關修持活動以為紀念,此中,「大悲懺法會」就是相當盛行的修持法。

在大悲懺儀式中,參加的信眾須效法觀世音菩薩發十大願:

1、願我速知一切法;2、願我早得智慧眼;3、願我速度一切眾;

4、願我早得善方便;5、願我速乘般若船;6、願我早得越苦海;

7、願我速得戒定道;8、願我早登涅槃山;9、願我速會無為舍;

10、願我早同法性身。

透過此一懺法的修持,將我們內在的慈悲心開發出來。

所以,禮拜大悲懺最重要的是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精神。2010年,大師在紅磡香港體育館為參加大悲懺法會的信眾開示:

求觀音、拜觀音,重要的是大家自己要做觀音。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化身,是智慧的化身,是勇敢的化身,假如我們有慈悲、有智慧、有正義、有勇敢、有發心,我們自己就是觀世音的化身。所以我們拜觀世音、求觀世音,重要的是自己要做自己的貴人。我們經常都想要有貴人幫忙,貴人是誰?自己就是貴人。*107

大師勉勵與會大眾,希望永遠與觀世音菩薩同在,就要發願自己做觀世音,效法觀音菩薩「應世無畏」的精神,救苦救難。求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觀音,只要自己能夠把做人的條件健全,有慈悲、智慧、勇敢、發心,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自己就是自己的貴人。

現今在佛光山,除了每月固定舉行大悲懺法會,每到農曆春節期間,由佛光山叢林學院師生承擔法務,在大悲殿觀世音菩薩座前一連舉行數場的「新春大悲懺法會」,殿內殿外座無虛席,信眾、遊客在如法如儀的法會佛事中,共同祈願新的一年消災免難,發願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此外,為感念功德主長年發心響應大師「百萬人興學」的號召,每月布施百元支持佛光山在全球興辦五所大學培育人才,其慈悲精神宛如觀世音菩薩,佛光山每年亦舉辦「百萬人興學大悲懺法會」,為所有護持者祈福祝禱,數千人齊聚一堂功德回向,場面相當殊勝。

【附注】

*107 星雲大師:〈自己做觀音〉,《星雲大師全集140.隨堂開示錄17.集會共修3》(增訂版),頁198。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