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717 一、建設人間佛教現代化的僧團模式

大師帶領佛光僧團,踐行人間佛教,經歷逾一甲子的奮鬥,在佛光山這塊曾經滿山麻竹,到處都是二、三百尺溝渠縱橫的山坡地開山建設,培養人才,推動人間,並立定志願「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不為個己求安樂,將佛法弘揚人間。如今,「佛光山是僧團所在地,代表僧寶;2011年落成的佛陀紀念館代表佛寶,今年(2016)代表法寶的藏經樓也即將完成。佛光山開山五十年,人間佛國的淨土建設,算是圓滿了」。*195透過制度化管理與文化教育,大師為佛教注入新生力量,並建立現代運作模式。

對於佛光僧團今天的成就,大師說:

感謝十方大眾的護持,佛光山從無到有,逐步實現了弘法五大洲的志願,目前在全世界有三百個左右的寺院道場,所謂「眾志成城」,在大眾僧信合力之下,我們對於佛陀終於有了一些交代。*196

在建設佛光山的過程中,大師首重僧伽教育:

當初我創建佛光山,就是為了擴充日漸不敷使用的壽山佛學院院舍,可以說沒有佛教教育,就沒有今日的佛教;沒有佛學院,就沒有今日的佛光山。佛光山是以文教起家,文化、教育事業才是佛教的慧命所在。*197

佛光山僧團始終將文化與教育視為弘法的核心,致力於創辦佛光山叢林學院及多所佛教大學,系統性地培養兼具佛法修持與現代知識的僧眾人才。此外,僧團更透過文化出版、藝術展演、學術研討、體育弘法等善巧方便,將佛法帶進社會各層面,提升佛教的文化影響力。佛光山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接引信眾,積極推動僧信共修,讓佛教精神融入現代生活。同時,透過媒體、網路平台及多元文化活動,發揮人間佛教的影響力,使佛法跨越地域與時代的限制,深入人心。

程恭讓教授在〈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裡提到「創建高素質、規模化的人間佛教僧團,是星雲大師對佛教的第三大貢獻」:

他是現代人間佛教僧團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偉大創立者。自1962年建設壽山寺、1967年創建佛光山迄今,大師所剃度的出家徒眾,已有一千二百餘人。

以規模而論,佛光僧團是當今漢系佛教中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僧團,與目前世界他系佛教僧團相比,其僧團人數、規模也名列前茅。
*198

大師作為現代人間佛教僧團的開創者、成立者與建設者,打造出當今漢系佛教中規模最龐大、人數最多的僧團,展現了人間佛教的蓬勃發展與深遠影響,為佛教的現代化與全球化樹立了典範。

四川大學陳兵教授認為,星雲大師創建的規模化、國際化的現代人間佛教僧團已經從文化、教育、慈善、共修各方面深廣推進人間佛教的各項弘法事業,實現「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為佛教樹立千秋典範,可謂是佛教史上的「千年來第一人」。*199

中國人民大學張文良教授認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宣導和實踐的人間佛教理念,為佛教的現代化轉型提供可資借鑑的模式。人間佛教並非封閉或業已完成的思想體系或社會運動,而是開放且面向未來的。它需要隨順社會的發展,不斷挖掘佛教智慧的資源,回應現實世界中層出不窮的課題,並提供佛教的解答。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透過佛教界與學術界的詮釋,將持續豐富與發展。

對於未來人間佛教的走向,大師明確指導「傳統與現代結合,僧眾與信眾共有;行持與慧解並重,佛教與藝文合一」。同時,大師殷切期盼佛光子弟銘記佛光山的發展歷程與精神傳承:

回憶開山,篳路藍縷,歷經多少艱難困苦,佛光山的弟子,要記住前人的辛勤耕耘,在道業、學業、事業上,要精進,要自覺、要反省,不要放逸,不可以傲慢,僧信四眾弟子都要能秉持「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盡形壽,獻身命,無私、無我,饒益一切有情,為人間佛教的傳播盡心盡力。人間佛教必能傳燈萬方,光照大千。*200

大師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闡述佛光山僧團的精神──以菩提心再接再厲,以出離心完成菩薩道,以感恩心珍惜眼前所有,以謙卑心保持自覺與反省,以無我之心利益有情。無論在學業、事業或道業上,皆需精進不懈。四眾弟子應秉持無我的精神,無私奉獻,饒益眾生,為人間佛教的傳播全力以赴。如此,人間佛教必能廣傳十方,照亮世界。

【附注】

*195 星雲大師:〈佛光山未來展望〉,收入《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12期,頁2。

*196 同註195,頁3。

*197 星雲大師:〈轉捩點(1991/03.01∼03.15)〉,《星雲大師全集285.星雲日記5》(增訂版),頁231。

*198 程恭讓:〈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收入《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2期,頁39。

*199 陳兵:〈正法重輝的曙光──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收入《普門學報》第1期,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1月,頁33。

*200 星雲大師:〈佛光山未來展望〉,收入《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12期,頁15。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