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325 結論

成佛是許多佛教徒修行的目標,但這得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精進修行才能成就,是故大師認為,吾人應該要把握當下,重視成佛之前的修行過程,以「把人做好」為首要,在不斷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中,健全人道,就是邁向佛道的契機。

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最為特出的,就是讓佛教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能受用。因此,人間佛教的修行,凡是對自己的生活起居、思想觀念、身心活動、道德修養等能有所改進的,都是適合現代人的修行方法。如大師所言:你要念佛、你要參禪,我沒有說人間佛教不可以念佛,不可以參禪。人間佛教只有說,你在工作中也可以修行、生活中也可以修行、穿衣吃飯都可以修行。這些觀念遠紹佛陀,是佛教的本義就有,行住坐臥都可以修行。你要自修也好,要共修也好,人間佛教沒有說反對。*252

所以,大師一生效法佛陀順應眾生的根性不同、需求不同、因緣條件不同,融和傳統與現代,廣設各種修行的方便法門,讓現代人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中,隨時隨地都能修行,都有佛法作為生活的指南。本章將「人間佛教修行法門」大致分為三個層面:「宗教生活的修行」、「道德生活的修行」,以及「生活律儀.人間生活的修行」,但並不意謂彼此有高低之分,而是可以相互融通的。誠如大師說:

「法無高下,應機者妙;藥無貴賤,對症者良。」佛法雖有八萬四千法門,但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一切佛法都是為了指引我們走向成佛之道,因此只要找到適合自己修持的法門,而能心無旁騖的一門直入,必有所成。*253

佛教旨在普度眾生,普度眾生首先要順應眾生的根機與需要⋯⋯所以,現在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是依大家的根機需要而設,是多元化、多功能的;隨你適合哪一種法門,就順應你。能夠實踐佛陀「觀機逗教」的佛教,就是人間佛教,就能建設人間淨土。*254

大師認為,佛法本為一體,只是適應不同根機和需要而設有多種方便法門。修行不在著意於哪一種法門,重要的是躬身實踐,俾使身口意契合佛法。縱觀大師畢生實踐「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捨棄任何一法,從廚房炒麵供眾到上台講經說法;從賓客送往迎來到關懷偏鄉學子;從課徒講學到著書立說;從念佛參禪到服務大眾;從建寺安僧到法傳五洲⋯⋯隨順因緣在人間廣修一切法,廣行菩薩道,在在都說明了修行法門是平等的,彼此相互為用。

又如《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法是平等法,沒有高下分別,若有高下、有比較,就不是佛法。*255 因此,大師本之於佛陀本懷所施設的各種人間佛教修行法門,法法之間並無層次差別的問題,惟大眾與哪一個法門相應,那個法門就是第一,只要有信心,門門皆可入道,這也正體現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契理契機。

【附注】

*252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是什麼?(二)〉,《星雲大師全集130.隨堂開示錄7.教育講習7》(增訂版),頁102。

*253 星雲大師:〈五停心觀〉,《星雲大師全集103.金玉滿堂10.法相》(增訂版),頁167。

*254 星雲大師:〈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星雲大師全集40.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5》(增訂版),頁64。

*255 參閱滿義法師編:〈二○一三年〉,《星雲大師全集259.星雲大師年譜6》(增訂版),頁349。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