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299 七、《佛光菜根譚》──應世的智慧

《佛光菜根譚》是從大師數十年弘法講說、課徒開示的內容擷取結集而成,出版於1998年至2004年間,一共有3320則。大師希望將此書獻給當代青年作為修身用心的參考,也作為佛光人居家修持及立身行事的準則,更期盼各界人士在有緣閱讀的時候,都能受用,增品進德、淨化身心,進而化為奉獻社會的力量。

「佛光菜根譚」的命名,顧名思義,與明朝大儒洪自誠《菜根譚》頗有關聯。大師說:

由於我幼年時經常閱讀此書,對於其中的語句耳熟能詳,所以後來弘法之時就常引用其中的典故,久而久之,更發覺《菜根譚》言簡意賅、詞句婉約,既富含人生的哲理,又兼具文學的優美;通俗中不失莊嚴的風貌,文藝中蘊藏深遠的意義,可以作為大家做人處事的座右銘。*211

在人生中偶爾聽聞到一句話、閱讀到一個道理,深受啟發,把它記錄下來,作為生活中做人處事的準則,這就是座右銘。《佛光菜根譚》的體例與《菜根譚》相仿,多以格言短句形式呈現,看似簡單幾句話,但一則則都是大師用修行經驗印證過的,吾人若能行之於生活,必定獲益匪淺。誠如卡內基負責人黑幼龍表示:「每天早上起床後,從《佛光菜根譚》 中找一、二句話,然後在上班的路上默思其中的含義,那一天很可能就會不一樣了,而人的一生就是一天、一天累積而成的。」*212 比如在《佛光菜根譚》裡,大師說到: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213

大師一語道破一般人容易待己寬、對人嚴的毛病。顛倒的人生態度會障礙一個人的成長進步,是以此處大師勉勵大家要懂得改進自己的缺失、學習別人的長處,過不顛倒的人生。

又如大師說:

修行的目標,以「無心」為最高境界;辦事的原則,以「用心」為成功基石。*214

所謂「無心」,並不是沒有心,而是一種遠離執著分別、無私無我的境界。在佛光山藏經樓宗祖殿兩旁梁柱上,大師題寫的一副楹聯:「建寺安僧傳道五洲猶似蓮花不著水,雲遊世界緣結十方亦如日月住虛空」,就與上文呼應。大師一生弘法度眾所顯示的,正是這種「做時全力以赴,結果隨緣無求」、「以無為有」的開闊胸懷。

《佛光菜根譚》內蘊大師一生實踐人間佛教的感悟,從最初成書的四冊內容分類來看:第一冊,教育教理教用、勵志修行證悟、做人處事結緣、慈悲智慧忍耐、社會人群政治、貪瞋感情是非;第二冊,生活勤奮人和、教化修行責任、勵志敦品警惕、自然因果法則;第三冊,成功進步的道路、身心安頓的良方、做人處事的原則、進德修業的指南;第四冊,勵志省思篇、群我相處篇、成功立業篇、信仰修行篇等,充分展現了大師對社會、人生的關心注意。誠如江西師範大學學報雜誌社副編審張立榮說:「《佛光菜根譚》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它遠遠超越了宗教之弘法目的,而是深入了內心修為與外部世界的各個層面,是百科全書式的思想指導與行為指南。」*215

《佛光菜根譚》關照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沒有抽象的概念,都是可以身體力行,用以應對生活中大小問題的具體方法和途徑。據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保瑞在〈從《佛光菜根譚》談星雲大師的本體工夫〉中說:

《佛光菜根譚》的句子,都是直接在人間與人互動的智慧,這不是自己怎樣打坐修行,怎樣出三界、入諸地的知識,而是生活在人間做佛弟子的日常生活智慧。所面對的都是人間萬事,所提出的就是應世的智慧,沒有高高在上的言論,沒有抽象難懂的語言,只有活生生的動心忍性的磨鍊,可以說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但也是難以做到的。*216

所以,《佛光菜根譚》是一部生活日用的格言集,乃大師在深刻洞察世間各種現象、人的所需之後,所凝練而出的處世智慧。

當年大師對《佛光菜根譚》的出版寄予期望:「如古時的《菜根譚》一樣,此書雖不是什麼滋味豐腴的精緻美食,但只要能像青菜蘿蔔作為家常便飯的佐料,讓讀者們都能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則於願足矣!」*217 大師謙稱《佛光菜根譚》的內容「不是什麼滋味豐腴的精緻美食」,其實句句都是生活處事的大學問,讀者若真能如大師說的「像青菜蘿蔔作為家常便飯的佐料」,透過生活點滴實踐,則時刻無不感到「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附注】

*211 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1、2》序〉,《星雲大師全集227.人間佛教序文選1》(增訂版),頁162。

*212 黑幼龍:〈推薦序〉,收入《星雲大師全集215.佛光菜根譚1》(增訂版),頁33。

*213 星雲大師:〈大地清香.喜〉,《星雲大師全集217.佛光菜根譚3》(增訂版),頁45。

*214 星雲大師:〈大地清香.慈〉,《星雲大師全集216.佛光菜根譚2》(增訂版),頁182。

*215 張立榮:〈論《佛光菜根譚》的思想內容及文體選擇〉,《第二屆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佛光文化,2018年,頁344。

*216 杜保瑞:〈第七章 從《佛光菜根譚》談星雲大師的本體工夫〉,《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高雄:佛光文化,2022年,頁388。

*217 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1、2》序〉,《星雲大師全集227.人間佛教序文選1》(增訂版),頁164。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