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237 十六、佛學講座──佛法如良藥

學佛首重聽聞佛法,因為聽聞正法可以讓人明辨是非善惡,建立正知正見。佛教有謂「以聞思修而入三摩地」,意即透過聽聞教法,進而思惟義理、如理修行,能成就智慧修養。對於將「聞」列於首位,大師曾以譬喻說明聽經聞法的重要性:

聽經聞法,好比生活中需要吃飯一樣重要,為了身體健康必須吃飯,同樣的,為了讓慧命增長,就必須聽經聞法。

身體有病,醫生會開藥方為我們治療;心裡有病,則要靠佛法的阿伽陀藥(能夠普遍治一切病的藥)來治療。所以聽經聞法時,要有「療病想」。如:覺得自己有貪瞋煩惱的病,希望佛法能夠幫我醫治;或抱著「佛經就是藥方子」的信任感,照它的指示服用(依教奉行)。
*121

大師指出,佛法如良藥,可以醫治人心貪瞋痴的毛病,是故聽經聞法時應作治病想,並且遵照佛陀的指導去修行佛法,就像按照醫生指示服用藥方一般。

常見佛經的開頭安有「如是我聞」四個字,為何是「如是我聞」,而不是「如是我看」,對此,大師在闡述聽聞勝於眼看的功用時談到,佛法不在於「看」,而在於「聽」,所謂「如是我聞」,在聞、聽,而不是看,聽比看更殊勝。比方說,今天一場講座,看過以後就沒有了,但是可以講給別人聽;你雖然看不到,但是可以聽我講。甚至隔著一道牆壁,你在牆的那邊,我雖然看不到,不過彼此的講話,還是可以聽得到。佛經裡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這就是如是我聞。*122

佛教的修行法門非常重視「多聞薰習」,雖然一般寺院順應信眾的需要,會在特定時日舉辦法會佛事,但是在大師看來,一個寺院不能只有法會,還要舉辦佛學講座,提供信眾聽經聞法的機會。大師曾在八○年代成立台北普門寺之初對徒眾指導:

最初我在普門寺,叫他們一個星期要有二天的佛學講座,到後來的幾年,就沒有再過問了。如果沒有佛學講座,普門寺就成為經懺道場,只是在辦大悲懺、梁皇懺、放燄口。因此,「講座」很重要,有如佛寺的精神表徵。*123

大師說明道場舉辦佛學講座,不僅讓信眾得有薰習正法,自我成長的因緣,也建立寺院道場弘揚佛法的形象。

聽聞佛法所以能使人心開意解,最主要是在聞法的態度。佛經所謂「諦聽」,就是告訴我們聽聞正法須用心聽、注意聽,遠離「器汙、器覆、器漏」三種過失。進一步說,若以輕心、慢心、妄想、成見來聽法,即使佛法再殊勝,也難以入心,甚至還會曲解本意;唯有抱持「深心、莊重心、恭敬心、謙卑心、柔軟心、清淨心」*124,才能與真理契合,才能從佛法中受用。

聽聞佛法,除了「如是我聞」,還要「信受奉行」。一般人經常到處聽經聞法,但是很少人會去深思,自己到底聽聞了什麼?對於經文裡的慈悲、般若、忍耐、禪定、無相、自在、解脫等,是否理解?是否如實奉行?大師表示,如果沒有思惟、理解法義,沒有如實奉行,那麼聽聞佛法也只是徒勞無功。這也是所有經文都以「信受奉行」結尾的原因。*125 學習佛法要重視聽聞、思惟、實踐。

佛教講究行解並重、福慧共修,是以大師認為「如是我聞」的意義,應該包含最後的「信受奉行」,意即透過聽經聞法,沉澱自己,以獲得再出發的力量,固然重要,也還要依於所聽聞的佛法力行實踐,才能真正受用佛法,增長般若智慧。

小結

寺院是法身慧命之家,是心靈的加油站,而佛教的修行方式又以隨眾「共修」使人容易精進,是以大師鼓勵大家多親近道場,參與共修活動,在佛菩薩、善知識的引導下,增加修持體驗,與佛法相契。

人間佛教的修行法門之一,所例舉的十六種「宗教生活的修行」,就是本之於要讓大眾到寺院安心辦道而施設的方便法門。內容包括:念佛共修、禪淨共修、人間生活禪、讀經閱藏、抄經修持、行腳參訪、朝山禮佛、假日修道會、八關齋戒會、五戒菩薩戒會、短期出家修道會、萬緣水陸法會、大悲懺法會、慶祝三寶節、信徒香會以及佛學講座等。大致可以分為傳統修持、修道會、戒會、法會等四種類型。

每一種法門又各有其修持特色,例如:參禪修定,是找回自性的修持,人間佛教則因應時代需求提出「人間生活禪」禪法;短期出家修道會,旨在讓信眾體驗出家的清淨淡泊,以引發正見與信心;五戒菩薩戒會,強調戒的精神是「不侵犯」,持戒不是束縛而是自由;大悲懺法會,重在開發內在的慈悲,亦即大師常說的「做己貴人」。

眾生的煩惱無盡,修行法門也有無量的方便施設,無非都是為了滿足不同眾生的需求。本節所列宗教生活的修行法門,並非是作為一種宗教儀式來進行探討,更要強調的是它深厚的修持內涵,是一種修行的態度和方式。

【附注】

*121 星雲大師:〈《阿含經》選錄〉,《星雲大師全集8.阿含經與人間佛教》(增訂版),頁187。

*122 參閱星雲大師:〈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星雲大師全集137.隨堂開示錄14.講座論壇3》(增訂版),頁305。

*123 星雲大師:〈弘法點滴〉,《星雲大師全集126.隨堂開示錄3.教育講習3》(增訂版),頁42-43。

*124 星雲大師:〈學佛的次第〉,《星雲大師全集43.佛教叢書1.教理1》(增訂版),頁296-297。

*125 星雲大師:〈如是我聞〉,《星雲大師全集171.人間萬事10》(增訂版),頁164。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