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137 一、貧僧的寧靜革命

2015年3月,「慈濟內湖開發事件」*190在台灣佛教界掀起軒然大波,其財務運作遭受媒體的強烈抨擊,佛教形象受到嚴重負面影響,學界甚至將其視為現代「法難」。這一事件促使佛教界深刻反思自身的經濟活動與淨財管理模式。為消除對佛教不必要的傷害,大師的《貧僧有話說》應時而生。該書不僅成功將危機轉化為契機,讓社會大眾了解到人間佛教在當代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還為人們在面對各種人際關係與困難時,提供了以慈悲和智慧應對化解的方法。

《貧僧有話要說》討論的議題極為廣泛,涵蓋了人間佛教的經濟觀、政治觀、戒律觀、修行觀、倫理觀、生命學、生死學以及媒體傳播的影響等諸多關鍵層面。以此為契機,本節將著重針對淨財管理和戒律規範這兩大核心議題展開探討,力求為佛教在當代社會的發展探尋出可行的方向。

佛光山作為佛教與信徒共同成就的團體,大師回顧了佛光山自創立以來面臨的諸多非議,曾被指責為「政治和尚」、「企業和尚」、「佛光山很有錢」、「佛光山商業化」、「佛光山建的富麗堂皇」、「佛光山是共產黨的大本營」等。鑑於此,大師以公開佛光山資產為開端,詳細講述了佛光山六十餘年來通過文化、教育、藝術、慈善等多元方式弘揚人間佛教的歷程。這種做法化解了此次佛教危機,使大眾得以深入了解佛教。同時,大師借此契機,為佛光弟子提供了明確的修持指引,激勵他們在未來更加勤勉修行,為佛教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通過大師在此次危機中的積極應對,不僅有效化解了當下困境,更重要的是,開啟了佛教界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深度思考。這種思考不僅局限於事件本身的解決,還延伸到佛教教義與現代社會融和的諸多層面。其中,佛教的財富觀作為影響佛教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尤其值得深入探討。以下,先深入剖析大師在《貧僧有話說》中體現的獨特「星式」財富觀,及其對佛教在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附注】

*190 內湖保護區反慈濟開發事件,源於慈濟基金會計劃在台北市內湖區的保護區內設立「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專區」,此舉引發當地居民及環保團體的強烈抗議。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