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220 引言

如何將四弘誓願、六度四攝的菩薩行理念,轉化為實踐系統,進入群眾的生活視野?大師一生的弘法事業回應了這一時代課題,並且成功的「將古老的佛教思想與傳統的信仰,一方面融入現代文明、現代社會,另一方面又能繼續保持,甚至重新開發佛教思想與信仰的本質與精神的問題」。*296經過逾一甲子的努力,大師以「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為目標,推動人間佛教的全球化。程恭讓教授認為,大師成功開展「人間佛教」的關鍵在於其「善巧方便」與「般若智慧」,「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推進佛教的人間化,將「佛學」變成「佛法」,把「理論」轉化為「實踐」,成就全球五大洲的弘法事業,推動了佛教由「傳統模式」到「現代模式」的轉型。*297這樣的成就源於「星雲大師是一位深具善巧方便智的現代人間佛教卓越導師」。*298

回顧人間佛教百餘年的發展歷程,程恭讓教授進一步指出,「星雲大師不僅是現代人間佛教的一位卓越的倡導者,同時更是現代人間佛教的一位卓越的創立者,他對於人間佛教可謂既有倡導、弘揚之功,又有創立、落實之德」,*299令人敬佩。本文將從體、相、用三個面向探討星雲大師的佛教智慧:以善方便為體,以圓融為相,以建立人間淨土為用。

【附注】

*296 程恭讓:〈道安大師與星雲大師──一個比較研究的視角〉,收入《2019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頁15。

*297 同註296。

*298 程恭讓:〈第十二章 人間佛教的佛理基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頁739。

*299 程恭讓:〈第一章 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頁88。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