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172 前言

佛教是一個重視修行實踐的宗教,誠如星雲大師(以下簡稱「大師」)說:「佛教與一般哲學不同,佛教不只是講知識、講理論,佛教更注重虔敬的信仰,完美的道德。但是,佛教最主要的卻是重視實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修行』。」*1 然而也並非是佛教徒才要修行,大師說:不管是哪一個階層的人,都應該要修行。即使你不想成佛作祖,也總應該要做一個好人,要做一個好人,就應該要修行。*2 所以,凡是有心要把人做好者,都需要修行。

有鑑於傳統佛教偏重出世思想的闡揚,和獨善其身的修行方式,致使佛教與人間社會漸行漸遠,大眾對於佛教的觀感,停留在消極避世、往生後才需要佛教的印象,大師一生提倡的人間佛教,是「入世重於出世,生活重於生死,利他重於自利,普濟重於獨修」*3 的菩薩道,強調佛教應該服務於大眾,給予人們生活上的指導,令其在福慧共修中圓滿佛道。

不過,社會上還是有許多人對人間佛教的修行存有誤解。大師在《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一文中,羅列出不了解人間佛教的人士所提出的疑議。其中涉及「修行」問題者,例如:「人間佛教沒有修行,頂多是個人的做人處事,這與學佛的超越、增上、成佛作祖等可能扯不上關係。」*4「人間佛教傳承內容是什麼呢?沒有感到哪個人修行上有成就。由於大家不知道,所以不容易推動。」*5 是故本章將爬梳、歸納大師於不同時空因緣裡,對人間佛教的修行理念、人間佛教的修行法門等所作之相關開示,同時釐清前述疑議。

本文第一節「人間佛教的修行理念」,主要針對「生活即修行」、「修行要修心」進行闡述;第二節到第四節,則扣緊主題「指導現代人生活的修行方法」,分別就「宗教生活的修行」、「道德生活的修行」、「生活律儀.人間生活的修行」三個層面,舉例說明人間佛教的修行法門。而對於人間佛教修行法門的實質,此處仍須作一交代,基於人間佛教的融和特質,本文雖對修行法門有所分類,實則彼此並無等級差別,只是為了讓大眾方便理解而加以分門別類。

【附注】

*1 星雲大師:〈修行資糧篇〉,《星雲大師全集60.佛教叢書18.儀制1》(增訂版),頁7。

*2 星雲大師:〈決疑品〉,《星雲大師全集2.六祖壇經講話2》(增訂版),頁71。

*3 星雲大師:〈總說〉,《星雲大師全集26.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增訂版),頁94。

*4 星雲大師:〈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星雲大師全集26.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增訂版),頁56。

*5 同註4,頁58。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