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736 結論

大師於1949年渡海來台,正值台灣佛教處於低迷與轉型的關鍵時期。日據時代結束後,社會面臨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劇變,佛教信仰衰微,僧團組織鬆散,寺院封閉難以吸引年輕世代,佛教教育體系不健全,弘法方式亦無法回應現代需求。世俗化浪潮衝擊宗教信仰,導致佛教影響力日漸式微,發展陷入困境。

面對這樣的挑戰,大師以非凡的智慧與毅力,洞察時代需求,決心推動佛教的現代化與革新。他不僅改革僧團制度與教育體系,提升僧才培育,更積極推動人間佛教,使佛教回應社會需求,走入大眾生活,開啟佛教復興的新篇章。

為此,大師創建佛光山僧團,不僅是僧團組織的革新,更是佛教現代化發展的關鍵轉折點。大師深知,唯有健全的僧團,才能肩負弘法利生的使命,因此佛光僧團的成立,致力於培養青年僧才,為佛教注入新生力量。透過嚴謹的制度化管理,佛光山建立現代化的僧團運作模式,提升僧格與弘法能力。同時,大師創辦佛光山叢林學院,有系統的培養兼具佛法與現代知識的僧眾,為人間佛教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可以說,沒有僧伽教育,就沒有今天佛光山弘法全球的影響力。

佛光僧團的成立,對人間佛教的推動具有深遠意義。首先,它打破傳統佛教封閉的框架,以開放、包容、平等的態度接引信眾,提倡僧信共尊共榮的思想,讓佛教走入社會、融入生活。其次,僧團通過現代化弘法方式,如文化、藝術、媒體、網路等方式,將佛法以更貼近現代人的方式傳播,使佛教不再局限於寺院,而是深入社會各階層,讓佛法進入家家戶戶。

大師的努力,讓佛教適應現代社會的變遷,成為全球佛教發展開創新模式。佛光僧團的成立與運作,使人間佛教扎根台灣,並擴展至全球五大洲,成為當代佛教發展的重要典範。大師的遠見與奉獻,讓佛法的智慧與慈悲精神跨越地域與文化的界限,照亮無數人的生命。佛光僧團的存在,不僅是佛教現代化的具體實踐,更是人間佛教「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理念的最佳體現,為佛教的永續發展與社會影響力開創嶄新的篇章。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大師對於佛光僧團的建設理想實現,正如其所言:

建立現代教團:

兩序有級,僧信四眾;事業基礎,文化教育。

發展國際佛教:

佛光協會,跨國道場;國際會議,宗派交流。

闡揚人間佛教:

生活法語,人生禮儀;家庭佛法,社會運用。

促進兩岸交流:

平等共尊,和平共榮;佛教為緣,融和為本。
*226

2025年,佛光山將邁入開山六十週年,回顧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時,大師提出八點來「看佛光山」,至今仍值得再次深化探討:*227

第一、不要只看外表,要看內涵。佛光山不僅有宏偉的建築,更有豐富的內涵,包括培養僧才的佛教學院、重編大藏經的編藏處、雲水醫院、養老育幼等慈善事業,以及禪堂、念佛堂等修行場所。佛光山的價值不在於外在的輝煌,而在於其深厚的佛教文化與社會服務。

第二、不要只看建築,要看事業。佛光山的建築雖壯觀,但其真正的特色在於多元的佛教事業,包括教育、文化、慈善、共修等。佛光山的弘法事業是其生命力所在,這些事業才是佛教慧命的體現。

第三、不要只看錢財,要看人才。佛光山不以財富見長,而是將信眾的布施用於培養弘法人才。目前約有二百名博、碩士留學生,所有僧眾均受過佛教學院的專業教育。佛光山的核心資源是人才,而非錢財,這些人才在各領域服務,推動佛教發展。

第四、不要只看活動,要看制度。佛光山的活動雖豐富,但其真正的特色在於完善的制度,包括共住制度、度眾辦法等一百多條規範。佛光山以「集體創作,制度領導」為原則,制度是其穩健發展的保障。

第五、不要只看個人,要看團隊。佛光山的每位成員都受過專業教育,具有正知正見,但更重要的是團隊合作精神,大家以「佛心為己心,師志為己志」為信念。佛光山的成功在於團隊的力量,而非個人的表現。

第六、不要只看廣面,要看深度。佛光山在全球有眾多寺院與信徒,但其真正的價值在於信徒的正信與道場的正派,其影響力如虛空般寬廣,如海洋般深邃。佛光山的深度在於其正信與正派的精神內涵。

第七、不要只看現在,要看未來。佛光山已打下堅實基礎,未來將持續進步,佛光人以「紹隆佛種,捨我其誰?光大佛教,直下承擔」為使命。佛光山的未來充滿希望,將繼續推動佛教的發展。

第八、不要只看目前,要看過去。佛光山開山四十年來,始終秉持「以無為有,以空為樂,以眾為我,以教為命」的精神。佛光山的歷史與精神是其真正的價值所在,了解過去才能看清其全貌。 

大師認為認識佛光山不能只停留在表象,而應深入其內涵、事業、人才、制度、團隊、深度、未來與過去。

佛光山的真正價值在於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多元的弘法事業、優秀的人才培養、完善的制度設計、團隊合作精神、正信正派的影響力,以及對未來的承擔與對過去的傳承。這些共同構成了佛光山僧團的特質與生命力。

【附注】

*226 星雲大師:〈第十七課 佛光學問題初探〉,《星雲大師全集81.佛光教科書11.佛光學》(增訂版),頁198-199。

*227 以下八點參閱星雲大師:〈看佛光山〉,《星雲大師全集171.人間萬事10》(增訂版),頁248-250。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