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223 十二、萬緣水陸法會──平等供養

水陸法會全名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據傳,梁武帝為救度水陸空一切眾生脫離苦難,普濟有情,發願設立大型佛事。得到高僧寶誌禪師的啟發,綜合《梁皇寶懺》等,與眾多佛教大德共同制定水陸儀軌,旨為「生亡兩利」,既利益生者,也超拔亡者。此後,水陸法會代代相傳,逐漸成為中國佛教最殊勝隆重、最具儀式感的佛事,其名稱意義如下:

1、法界:指諸佛與眾生本性平等,理常一致,通稱法界。

2、聖凡:指十法界的四聖六凡。佛、菩薩、緣覺、聲聞──四聖,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六凡。

3、水陸:指眾生受報之處,分為水陸空三界。但因水中、陸中的眾生受苦較重;天空中的眾生,如欲界天、色界天,受樂較多,因此普濟著重水陸二處,故名水陸。

4、普度:對六道眾生悉皆度化,使令解脫。

5、大齋:指不限制的普施飲食。

6、勝會:除了施食以外,又有誦經持咒的法施,可令受苦眾生心開意解,得法水滋潤,故名勝會。
*101

在中國佛教各種法會當中,結緣最廣的就是水陸法會,它不限定參加的對象,法界之內一切眾生都受到邀請。亦可見其憫念眾生之深,濟拔對象包含所有六道眾生,尤其著重關懷受苦較重的水中、陸地眾生。

水陸法會的主要修持精神是平等。大師提到,水陸法會應該稱為「水陸無遮大會」,「無遮」表示沒有門檻限制,沒有高下、尊卑的分別,所有的眾生,我們都歡迎他們前來赴會結緣。相對於許多人看待貧富、大小、強弱的眼光不同,做水陸法會是學習平等心,無論是水裡游的、陸上走的、天上飛的、土裡藏的眾生,都要平等相待,普施結緣。*102

水陸法會這一場無遮大會,不只是物質的供養,還要進行法供養,談話交流。談論的內容包括做人處事、人間的智慧方便等等。因此,大師說,水陸法會是人間最大的佛法聚會,*103 水陸法會就是一種與眾生交流的語言。世界上光是人類的語言就有幾百種,南腔北調,不容易懂。所以人類發明體育,有動作就可以懂;發明音樂,從音階高低就能表達喜怒哀樂。我們要對所有一切眾生,表達友愛、關懷、好意,也要有一種語言,而水陸法會就是另外一種語言。*104

水陸法會結緣的對象廣及法界之內有緣眾生,所以也是一場「法界大會」。大師說:「召開法界大會,也是和十法界的眾生進行一場交流。交流的方法有繞佛、有誦經、有禮拜、有唱念,這個形式,是過去的菩薩、祖師,他們把所體驗到、證悟到的世界記錄下來,讓我們今天也能循著他們的道路走。」*105

水陸法會的壇場又如「選佛場」,如果我們能虔誠禮敬,隨著身心清淨,就能與諸佛菩薩接心,感得護法龍天前來赴會。大師對參加佛光山萬緣水陸法會的信眾開示時即表示,參加水陸法會的次數多了,自然慢慢會感覺到,吃飯的時候,佛菩薩陪你吃飯;睡覺的時候,佛菩薩陪你睡覺。所謂「人和人好,鬼和鬼好」,你們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心地清淨,再透過灑淨,讓身心更加昇華,當然就能和諸佛菩薩、護法龍天有所感應了。*106

水陸法會分為內壇及外壇,外壇又包含七個堂口:大壇、藥師壇、法華壇、華嚴壇、楞嚴壇、淨土壇、諸經壇等,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才能如法舉行,所以凡是要舉辦水陸法會的道場,都需要衡量自身是否具備能量條件。中國歷史上,水陸法會最早由朝廷發起修建,時至今日,由信眾共同集資修設者,稱為「眾姓水陸」,如有發大心獨資修設者,則稱「獨姓水陸」。

1973年4月18日佛光山首次啟建水陸法會,初時每五年舉行一次,因為參加信眾回響熱烈,自1992年起每年舉辦,此後列為佛光山年度重要的法會修持。佛光山是菩薩道場,向來以廣結善緣為原則,希望能以萬緣共成佛事,所以又將水陸法會定名為「萬緣水陸法會」,每年都有來自世界五大洲的信眾回山參加,可謂是國際性的水陸法會。

【附注】

*101 星雲大師:〈寺院巡禮篇〉,《星雲大師全集60.佛教叢書18.儀制1》(增訂版),頁273-274。

*102 參閱星雲大師:〈廣度眾生〉,《星雲大師全集139.隨堂開示錄16.集會共修2》(增訂版),頁20。

*103 星雲大師:〈人間最大的佛法聚會〉,《星雲大師全集141.隨堂開示錄18.集會共修4》(增訂版),頁83-84。

*104 參閱註102,頁19-20。

*105 星雲大師:〈十法界在方寸之間〉,《星雲大師全集139.隨堂開示錄16.集會共修2》(增訂版),頁170。

*106 星雲大師:〈灑淨〉,《星雲大師全集140.隨堂開示錄17.集會共修3》(增訂版),頁266。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