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299 三、效法太虛大師復興佛教

1945年,大師在離開棲霞律學院後,進入有「佛教北大」之稱的焦山佛學院就讀,當時的老師皆是一時之選,如北京大學的薛劍園教授,還有思想開放的聖璞、芝峰、大醒、圓湛等等法師,不但佛學素養深厚,社會知識也異常豐富,講起國文、地理、歷史、生物都是旁徵博引,生動有趣,大師的思想也隨之擴大,進步神速,隨後不斷向鎮江的各大報副刊投稿,展開文藝化之理想,甚至《新江蘇報》、《徐報》報社都曾請大師當副刊編輯。*9

此外,焦山佛學院在當時是最年輕、最先進的學校,大師在院期間受社會新思潮影響,知道有「五四運動」,是知識分子所發起,視宗教為迷信,提出「以科學代替宗教」、「以美育代替宗教」等口號,致使中華文化、佛教都受到災難,加上佛教人才不夠普及,也沒有辦法去抵抗。*10 也知道歷史上「三武一宗」教難,是受本土宗教排擠,也是專制帝王毀佛。

又從同學口中認識了「新佛教」領袖太虛大師,及所提出的教產革命、教理革命、教制革命,僧青年的大師認為要改變佛教,非此不可。認為革新佛教,需要為佛教辦大學、醫院、報紙、電台,甚至於農場、工廠,僧徒不僅要自食其力,更要發心為社會人間服務。*11 另外,透過學院舉辦的講演比賽,也開始面對復興佛教的議題,同時發願:只要能為佛教奉獻,即使粉身碎骨也絕不懊悔。

聽同學們慷慨激昂的發表他們願為復興佛教而奮鬥的呼號,我不禁也跟著熱血沸騰,恨不得衝向前去參加一份。只是徒有熱情是不夠的,回到現實面來看,復興佛教的基地在那裡呢?我不知道!復興佛教的領袖太虛大師遠在重慶,也是遙不可及。但是此時我心裡很清楚,「復興佛教」已經是我們不容逃避的課題,我的雙肩應該要做好擔負這份責任的準備。*12

1946年,太虛大師在焦山佛學院舉辦「中國佛教會會務人員訓練班」,大師即參與了會務人員訓練班的課程,知道佛教要革新,應該從佛教會開始整頓起。培訓期間太虛大師的一句話:「我們要為了佛教!」不斷地在耳際響起。*13 對於建立「新佛教」,也有一些理念,佛教一定要注重內憂外患,這個時代佛教需要改革、需要創新,不能像過去只是契理,重要的是契機。*14

「復興佛教」可說是當時有抱負之僧青年的共同課題,當然大師也不例外,所謂的復興佛教,即是建立新佛教,也就是現代化的佛教,這時已開始在心中醞釀新佛教的藍圖,要有新的制度,要有佛教的事業,弘法要能契理契機;更效法太虛大師,「為了佛教」應該要犧牲奉獻等等。

【附注】

 *9  參閱星雲大師:〈零碎時間寫作〉,《星雲大師全集208.如是說6》(增訂版),頁62。

*10 參閱星雲大師:〈第五章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星雲大師全集26.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增訂版),頁322-323。

*11 參閱星雲大師:〈我的新佛教改革初步〉,《星雲大師全集250.貧僧有話要說1》(增訂版),頁250。

*12 星雲大師:〈我的新佛教運動〉,《星雲大師全集201.合掌人生2》(增訂版),頁182。

*13  參閱星雲大師:〈第五章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星雲大師全集26.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增訂版),頁335。

*14 參閱星雲大師:〈但開風氣不為師〉,《星雲大師全集249.百年佛緣12》(增訂版),頁95。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