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296 一、一張舊報打開世界門窗

大師十二歲於棲霞山剃度,寺院的規矩甚嚴,平時不准串寮,不允許外出,也不准看報紙等,因為年紀最小,被指定住在連天空都不看到的一間小房子,無法了知外界發生的事情。所幸每年三月初三的春季香會,能參與常住工作,這時仍屬新春期間,看到來寺的紅男綠女,各個都妝扮得美麗莊嚴,尤其從他們的笑容中,感受到拜佛的人都散發著一股祥和、善良與朝氣。當時第一個念頭:佛教本來就應該像這樣,應該莊嚴、美麗、雄偉才對,而不是過著暗淡無光的歲月。*6

此外,大師無意間撿到信徒包裝供品後丟棄的一張舊報紙,乍看之下,真是如獲至寶。從舊報紙上,讀到一些社會動態而大開眼界,看到外面還有一個更寬廣的世界。報上還提到抗日行動,號召中國青年要為國家犧牲奮鬥,讓大師小小心靈生起「我也可以為佛教奮鬥犧牲」的念頭。

一張舊報紙以現代年輕人來看,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大師說:

在當時卻是打開了我通向世界的一扇門窗。因為一張舊報紙,我的心靈覺醒了;因為一張舊報紙,我知道自己要「走出去」,要「與時俱進」,要替佛教做一些革新與奉獻。我想這時候「新佛教運動」的種子,已經悄悄的在我心中萌芽生根了,這大概也是我出家以來,對復興佛教最早的起心動念。*7

一張被丟棄的舊報紙,對年少時的大師而言,「比糖果還有功用」,是累積知識的點滴來源,是打開與世界接軌的門窗,是立下心願為佛教奮鬥犧牲的媒介,讓「新佛教運動」的種子萌芽生根,更知道報紙的傳播力無遠弗屆,期許自己將來也要辦一份報紙等。

【附注】

*6 參閱星雲大師:〈我的新佛教運動〉,《星雲大師全集201.合掌人生2》(增訂版),頁179。

*7 同註6,頁180。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