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283 三、人間佛教是未來唯一的方向

從上面的論述與實例,了解大師對南北傳佛教的融和實踐,是以根本佛法理論中的「佛性平等」思想,展開「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理念。這樣的觀點,不僅體現在對漢傳佛教諸宗派的融和,更落實在佛法與世法的融和。大師強調,今後佛教要思想言行人間化、發心發願人間化、淨土世界人間化、福樂財富人間化、修行實踐人間化、戒律規範人間化。*250這樣佛教的真理才能真正落實在現實人間,為佛教的革新找到適應時代的理論依據。

(一)南傳、藏傳、日本佛教的困境

大師如何看待全體佛教信仰?

曾有人提問大師,以整個佛教來講,全世界有南傳佛教、北傳佛教、藏傳佛教,乃至漢傳佛教中的日本佛教也有自己的獨特形態,究竟佛教未來應該走哪一條路線來統一世界的佛教比較好?大師回答:

如果要佛教走南傳的路線,南傳的佛教以供養為主,只要僧人住到這個地方來,信徒就要供養,所以南傳佛教建立了供養的制度,僧侶外出托缽,家家戶戶都會主動拿出東西來供養,這已經成為他們的風俗習慣。但是這種供養制度在中國可行嗎?不能!如果僧人走到信仰基督教的人家門口,他不但不給你供養,還可能把你打出來,因為中國的宗教很複雜,所以不能走泰國南傳的路線。

藏傳的密教太過重視供養,現在密教能在全世界發展,都是華人的貢獻;沒有華人,藏傳佛教很難在世界生存。⋯⋯基本上,西藏因為過去受英語的教育,他們的英文程度,以及對佛教義理的鑽研,的確有很深的造詣,像格西就等於我們的博士學位。但是不可諱言的,專研佛學的人確實不少;到處招搖撞騙的,也不是沒有,只是一般信徒分不清楚。若說要走藏傳佛教的路線,也是行不通。

日本佛教雖然在歷史上經過了多少王朝、多少磨難,但現在日本佛教各大宗派,都凝聚了很深的勢力。現在日本和尚,尤其在明治維新的時候,他們可以跟在家人一樣,有宗教的福利,也有社會的自由,他們可以穿在家的衣服,可以當首相,像過去鳩三一郎就是個和尚;京都市、東京市的市長,也都曾經由和尚擔任,和尚具有精神的感召力,廟大,信徒也多。

現在日本的佛教,基本上寺廟已經不成為寺廟,而是成了祖師的宗廟。他們不再是信仰佛教,而是信仰祖師。⋯⋯基本上已經走了樣,所以日本佛教的各個教派,並不是由佛來統一。⋯⋯現在如果要中國的佛教走日本的路線,事實上也不行,因為基本上中國的佛教是靠戒律在維持形象。比丘、比丘尼不可以結婚,這一條日本人都認同,一般在家信徒之所以向出家人禮拜,就是覺得你們跟我們不一樣,你們沒有結婚,我們是有家庭的,不如你們。
*251

以上是大師對南傳佛教、藏傳佛教、日本佛教的看法。南傳佛教托缽乞食生活模式,無法獲得現代人普遍的認同;藏傳的密教太過重視供養,不容易發展;日本佛教寺院的家庭傳承制,也難以獲得其他佛教系統的認同。所以,從漢傳佛教開展出來的人間佛教,就是最適應現代文明的佛教信仰。

(二)人間佛教可以圓融一切佛教

佛法本是一體,不論是南傳佛教、藏傳佛教或是漢傳佛教,雖是各行其道,卻如百川歸於大海,同一水性,無二無別。佛說的「緣起中道」就是對「三法印」、「四聖諦」等般若實相的實踐,都是人間佛教的修行智慧。因此,人間佛教的修行,不是個人的了生脫死,而是全方位的弘法利生。大師引用華嚴宗理論來說明人間佛教的真諦,他說:

人間佛教就是把「世俗諦」與「第一義諦」融攝起來,有次第地引導人循序走入佛法堂奧,幫助人運用佛法智慧來解決人的種種問題,並且漸次開發佛性,讓人獲得解脫自在,讓生命得到究竟圓滿,所以人間佛教是「真俗圓融」的佛教。甚至《華嚴經》的「理事無礙」,就是人間佛教。我覺得世間的各種思想、學說,不管再怎麼精闢、先進,如果不能對人類的幸福有所增進,都將成為空談。佛法也是一樣,儘管佛教的真理如何甚深微妙,如果不能落實到生活裡,讓人受用,給人利益,也是形同虛設;反之,能讓人受用,才有價值。*252

中國計量學院教授邱高興認為,大師通過華嚴教義傳達了人間佛教的圓融理念:第一、人間佛教的根基在於第一義諦,意即「理法界」。如果沒有深入第一義諦的佛法智慧,何來人間佛教的世俗之諦;沒有理法界的究竟本體,何來事法界的纖毫畢現。第二、人間佛教雖然是解決人的問題,但是其目的並非讓人留戀人間,沉淪紅塵之中,而是為了獲得解脫自在,獲得生命究竟圓滿。第三、人間佛教正是通過融和理事、世俗諦和第一義諦,而成了「真俗圓融」的佛教,成了「理事無礙」的佛教。*253

再深入分析,人間佛教的神聖性就展現在「入世不離出世」的圓融性,此圓融性特徵就是「圓」的概念,大師說:

圓──圓融無礙。圓的世界是如日月的世界,如虛空的世界,如因果的世界,如自性的世界。佛法以「圓」來說明宇宙人生,理要圓,事要圓,理事皆圓,事事皆圓,這也就是《華嚴經》所倡明的四法界的世界。所謂四法界即:事法界,是總稱我們晝夜差別現象的世界;理法界,是打破認識虛妄的現象,體認到不可思議的言亡慮絕的真理世界;理事無礙法界,是本體與現象,空有無礙的世界;事事無礙法界,是體認到時空無限無量,宇宙萬有無一無關,一切同體,大小無別,一多不二的世界。*254

人間佛教就是圓融的佛教,不僅在理事上實現圓融無礙,更在事事層面倡導圓融無礙。有了圓融的智慧,就不會執於現象世界的空假,能覺知諸法的虛妄,常為眾生的明燈。如《攝大乘論釋》云:「菩薩不見生死涅槃異,由般若不住生死;由慈悲不住涅槃。」*255又好比「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天」一樣,包容一切而不自以為包容,擁有一切而不自以為擁有,這種用而常寂的境界,就是菩薩不住一法而善運一切法的涅槃妙境。*256

大師深刻體會到人間所有的問題,佛教都有辦法解決,而人間佛教,就是全球人類未來幸福的指標。唯有建立人間佛教的性格,才能建立美好的人間淨土;唯有建立人間佛教的性格,才能建立佛化的清淨生活。」*257唯有「人間佛教」這個方向,才是未來世界的一道光明。*258如他在〈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寫道:

人間佛教可以統攝二千多年來,複雜的佛教、複雜的信仰、複雜的種種名稱。把所有在地理上不同的佛教,把時間上分別的佛教,在各人自己本心裡執著的佛教,都歸於自己、歸於人、歸於佛,就這樣,不知不覺的,我就走上「人間佛教」這條道路,也被別人認為我傳播的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實在合乎今後大眾的需要;我想,唯有「人間佛教」這個方向,是佛教為未來世界點亮的一道光明。*259

現今的佛光山及國際佛光會已由台灣各地遍布到世界五大洲,由純粹華人的教團發展到各國人士的加入,這種迅速的成長過程確實是歷史少見;若非萬千僧信二眾秉持「人間佛教的性格」,實踐佛陀的平等教義,實難以有今日勝會。人間佛教成為全體佛教界的共識,仍有賴大心菩薩的宣揚,人人「主動擔負起淨化社會的責任,人人都從自己開始,建立起人間佛教的性格!」這才是大師對世界佛教發展的期許。

【附注】

*250 參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重光〉,《星雲大師全集55.佛教叢書13.教史3》(增訂版),頁222。

*251 星雲大師:〈佛教對「宗教之間」的看法〉,《星雲大師全集37.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2》(增訂版),頁248-252。

*252 星雲大師:〈我推動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全集249.百年佛緣12.行佛篇2》(增訂版),頁280。

*253 邱高興:〈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華嚴思想〉,收入《2015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下)》,頁302-303。

*254 星雲大師:〈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星雲大師全集119.講演集7.緣起與環滅》(增訂版),頁233-234。

*255 世親菩薩釋,陳.真諦譯:〈釋學果寂滅勝相品〉,《攝大乘論釋》卷第13,CBETA 2024.R3, T31, no. 1595, p. 247b3-4

*256 同註254,頁121。

*257 星雲大師:〈弘法利生〉,《星雲大師全集35.人間佛教語錄3》(增訂版),頁80。

*258 星雲大師:〈第六章 總結〉,《星雲大師全集26.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增訂版),頁396。

*259  同註258。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