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527 引言

大師在《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總說》,開章明義敘述了佛陀出家的初衷:「佛陀為了解決人間的問題,所以發願出家;佛陀所開示的一切教法,都是為了增加人間的幸福與安樂。」*348由此,佛陀四十九年的人間遊行、教化,無非是讓眾生能遠離顛倒,減少生活上的苦痛,讓得到教導的人,因智慧的提升,在生活中找到平靜,體會一己生命的更多意義。而大師一生致力的,就是回歸佛陀本懷,讓佛教能由山林重新走入人間。大師強調:「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把佛陀當初的開示、教化,徹底落實在生活裡,讓普羅大眾都能藉由對佛法的理解與實踐,得以增加人間的幸福與美滿,這才是佛陀『降世說法』的本懷。」*349

「以共修淨化人心」的宗旨,即是大師數十年來,以種種善巧方便,廣開各式各樣修行方法,以協助眾人依自己的根機,藉由參與共修活動,漸次趣向清淨的、智慧的人生。大師曾說:「弘法利生不能一成不變,必須隨順不同的空間、因緣,才能善巧度眾,事理圓融。」*350「多元善巧」,正足以代表大師一生弘法的隨機應化。

【附注】

*348 星雲大師:〈第一章 總說〉,《星雲大師全集26.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增訂版),頁73。

*349 同註348,頁75-76。

*350 星雲大師:〈第九大願 恆順眾生〉,《星雲大師全集15.華嚴經普賢十大願》(增訂版),頁257。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