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329 引言

佛教要現代化,首先必須面對「傳統」與「現代」相互矛盾的課題,如同十八世紀以降,西方啟蒙運動開啟「現代性」(Mo- dernity)的情境。以德國馬克斯.韋伯(Max Weber)現代性理論的看法:西方文化現象的獨特性在於「理性化」,而東方文化,包括佛教傳統及中國儒道傳統在內,則缺少理性化,因而難以支持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需求等等。*66 甚至偏見批評,佛教是「絕對消極主義」*67;乃至認為佛教遁世、消極的生活態度,是東方世界經濟落後的主要因素等等*68。

所謂「現代性」,是作為一種區別於傳統的新時代意識,它是基於「傳統/現代」二元敘事結構而被「創造出來的」,因此造成了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強烈意識和區分,並形成了現代性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在現代性觀念的影響下,人們對於自我、自然、社會、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等問題,都已形成了不同於傳統的嶄新看法,並且導致了科學、政治、經濟領域的一系列革命,這種時代意識與觀念,對宗教領域的影響當然也不例外。*69 而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現代化的運動,要如何能夠成功,當然也不能迴避宗教的傳統與現代互相衝擊的種種論題。

大師的人間佛教現代化理論思想,並非在書齋裡建構出來的, 1953年至宜蘭弘法,可說是現代佛教的發祥地,將心中新佛教的雛形,一一實踐驗證,隨著時代的趨勢,不斷重新估定,一面調整步伐,直至開創佛光山,已逐漸建構出人間佛教現代化的藍圖。以下舉出大師四篇談論現代化理論思想的文章,來說明大師如何直接面對現代理性、人文、科學、經濟等等論題,以及如何讓「佛教理性」傳統與現代性的價值觀之間融和,又能超越現代性,創造人間佛教現代化的新價值。

【附注】

*66 參閱程恭讓:〈哲學詮釋學視域下現代人間佛教的「傳統」智慧〉,《2019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高雄:佛光文化,2020年,頁92-93。

*67 【德】韋伯:《歷史的文明腳步——韋伯文集》,上海三聯書店,1988年,頁118。

*68 參閱翟本瑞:〈人間佛教的現世關懷〉,《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30期,高雄: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20年11月,頁112。

*69 參閱唐忠毛:〈論人間佛教的「現代性」與「傳統性」──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2017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高雄:佛光文化,2018年,頁252。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