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191 引言

學佛修行就是向佛陀學習,以佛心為己心,以佛行為己行。佛教徒除了個人平時的定課修持之外,大師也鼓勵大眾親近寺院,參加各種共修活動,藉此提升、淨化、擴大自己。

對於寺院道場的功能,大師經常說:寺院是人生的加油站、是心靈的百貨公司、是希聖成賢的學校、是善友往來的聚會所、是去除煩惱的清涼地,*43 比之於養育我們色身的家庭,寺院是法身慧命之家,能提供解決煩惱、安定人心、開啟智慧的佛法,是故一個人如果能夠每隔一段時間到寺院接觸佛法,人生境界必然可以更上一層。

為了鼓勵信徒參與寺院共修活動,大師於2016年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主題演說〈共識與開放〉中,特別提出「讓信徒參加寺院生活的共識」*44。大師認為,在佛教裡,無論僧眾或信眾,都是在同一個信仰之下,彼此之間就像兄弟姊妹一樣。所以今後的佛教,應適時提供信眾更多親近寺院,體驗出家生活的機會。除了提倡讓信徒參加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還可以倡導雙日念佛、三日禪,乃至參加時間更長的佛七、禪七、短期出家等等,以滿足信眾體驗修道生活,昇華心靈的期望。

本節「人間佛教修行法門」探討的主題為──宗教生活的修行,以下所例舉的修持項目,也就是秉持大師這種「讓信徒學習體驗僧侶的出家生活」,以及「讓信徒多跟寺院親近」的意思而列。

【附注】

*43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慧學〉,《星雲大師全集27.人間佛教的戒定慧》(增訂版),頁279。

*44 星雲大師:〈共識與開放〉,《星雲大師全集123.主題演說:當代人心思潮》(增訂版),頁348。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