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1967~1977(41歲~51歲)

●  一九六七年(四十一歲)

四月八日

•為慶祝佛誕節,中國佛教會高雄市支會隆重舉行化裝遊行,大師率領壽山佛學院師生參加。共有四十餘輛花車,二萬餘人參加。

五月十日

•應中國佛教會屏東縣支會圓融法師之請,假屏東市公園內籃球場舉行二天的布教大會。

五月十六日

•出售高雄佛教文化服務處房屋,購得高雄縣大樹鄉麻竹園二十餘甲山坡地作為建寺用地,於五月十六日奠基興建,定名「佛光山」,立意要讓「佛光普照」,再為佛教開創新局面。

六月十八日

•「東方佛教學院」院舍暨「西方安養院」(佛光精舍)舉行奠基典禮,邀請中華佛教文化館館長東初法師主持。

七月十二日

•接辦宜蘭基督教創辦的「私立仁愛救濟院」(今蘭陽仁愛之家)。

七月二十日

•普門幼稚園舉行第一屆畢業典禮。此為繼宜蘭慈愛幼稚園、高雄佛教堂慈育幼稚園之後,所創辦的第三所幼稚園。後遷回佛光山,繼續培育菩提幼苗。

七月廿九日

•帶領壽山佛學院第一屆學生組成「弘法布教團」,前往澎湖弘法布教四天。

十月五日

•應高雄佛教堂信徒之請,講演「成佛之道」,為期一週。

十月廿五日

•陪同南亭法師和月基法師前往參加高雄佛教堂落成典禮。

十月三十日

•壽山佛學院接獲中國佛教會(56)中佛聖秘字第247號通知,准予更名為「東方佛教學院」。

●  一九六八年(四十二歲)

一月七日

•壽山佛學院舉行第一屆畢業典禮,受到媒體的關注,大篇幅報導,稱之為「台灣首批佛學士」。計有慈嘉、慈怡、心如、依嚴等二十名畢業生。

五月廿八日

•當選中國佛教會第八屆常務理事。

七月十五日

•率領壽山佛學院應屆畢業生組成「環島布教團」,展開為期二十五天的環島布教。

九月

•東方佛教學院移址佛光山上課。

十二月一日

•指導佛光山成立「宗務委員會」。

十二月十五日

•東方佛教學院院舍落成,為佛光山第一棟建築。

•萬佛大悲殿開工興建,為佛光山第一座殿堂。

•吳大海居士捐贈水塔,名「大海之水」,為提供佛光山全山大眾用水的重要設施。

●  一九六九年(四十三歲)

一月十三日

•帶領東方佛教學院第二屆畢業同學,赴阿里山慈雲寺弘法。

二月四日

•於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舉行「太虛大師八秩誕辰紀念大會」。

二月九日

•東方佛教學院舉行第一、二屆聯合畢業典禮。

三月廿九日

•派送弟子慈惠、慈嘉、慈怡法師等三人赴日本深造,為佛光山第一批留學生。後來相繼有慈莊、慈容、依昱、依空、依恩、慧開、依益、永有、永東、滿昇、滿紀、覺誠、覺明、覺冠、覺舫、妙皇等法師,分別至中、日、韓、印、美、英、法、巴西等世界各地留學,均得到碩、博士學位。

四月九日

•東方佛教學院舉辦第一期「佛學講座」,前後為期十天,親自為學員教授「學佛行儀」與「法器常識」,圓滿當天並為學員主持皈依三寶典禮。

七月廿八日

•舉辦「第一屆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共有台灣大學、師範大學、成功大學、高雄醫學院等二十六所大專院校,近一百位學生參加,首開大專青年學佛之風氣。

九月十一日

•東方佛教學院開辦「民眾講習班」,結業後學員心存感念,發心捐資龍亭建設。

九月廿七日

•於高雄市壽山寺開設「禪悅齋」素食之家。

十月五日

•有感佛化兒童的重要,於東方佛教學院創辦星期學校,每星期日上午九點至十點上課,招收八歲至十五歲的兒童及青少年。

十月卅一日至十二月一日/農曆九月廿一日至十月廿二日

•於基隆八堵海會寺舉辦的三壇大戒中,擔任尊證阿闍黎。由道源長老擔任得戒和尚兼開堂和尚,東方佛教學院師生慈容法師、心定法師等共六十多人前往受戒。

十二月十五日

•大慈育幼院獲准立案,立案證書為高府民社字第一二〇二一八號。由畢業於日本京都佛教大學社會福祉學系的慈嘉法師擔任院長。

十二月廿八日

•南投蓮因寺住持懺雲法師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東亞語文系教授劉君若博士,在高雄交通銀行經理徐槐生居士陪同下蒞臨佛光山,大師特請懺雲法師為東方佛教學院同學開示。

●  一九七○年(四十四歲)

二月十八日

•從世界各國來到台灣傳教的八十餘名天主教道明會神父、修女,由梅達明神父帶領到佛光山訪問,大師接待。

三月七日

•佛光山觀音放生池、寶橋、香光亭同時動土興建。

三月廿七日

•於宜蘭念佛會宣講《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為期一週。

五月十日

•當選宜蘭佛教支會第九屆理事長及省代表。

七月十三日

•第二期「佛光山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於大悲殿舉行開營典禮。

十二月

•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先生到佛光山參觀訪問。

十二月十五日

•由謝義雄捐獻土地、徐槐生護持,創建國際兒童村(後更名為大慈育幼院),收容世界各地孤兒,展開慈幼服務。

●  一九七一年(四十五歲)

一月一日

•台灣郵政總局批准成立佛光山郵政代辦所,設於香雲堂。

四月十一日

•萬佛大悲殿落成暨萬尊觀音聖像開光,為佛光山第一座殿堂。內政部部長徐慶鐘應邀蒞臨剪綵,計有十萬人參加慶典。

•寶橋、觀音放生池、開山紀念碑、龍亭、香光亭及彌勒聖像亦同步開光落成。

四月十二日

•為慶祝大悲殿落成,佛光山首次傳授「萬佛在家菩薩戒會」。

四月廿一日

•應虎尾寺之邀,前往演講「在家居士應如何修學佛法」,結束後主持皈依典禮。

四月廿六日

•佛光山頭山門奠基開工。

五月一日

•經濟部長孫運璿等六人到佛光山訪問。

七月一日

•興建於深谷幽壑之中的「朝山會舘」,進行填土整地。

八月廿六日

•應屏東佛教堂之請,在縣黨部大禮堂宣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六日。

九月一日

•澎湖馬公鎮民郭自得,將其珍藏多年的《大藏經》一部(百冊),捐贈佛光山。

十一月廿一日

•佛光山第四期佛學講座開班,佛教學者張澄基博士特地來山,於懷恩堂演講。翌日並與東方佛教學院高級班同學在三慧堂座談。

●  一九七二年(四十六歲)

一月十六日

•應雲林虎尾寺住持智妙法師之請,前往該寺主持彌陀佛七法會。

三月

•為佛光山制訂「宗務委員會組織章程」,明訂各項人事法規,以及首創僧眾序級制度,從此佛光山成為有組織、有制度的現代教團。

五月十日

•應聘為宜蘭監獄教誨師。

六月四日

•佛光山覺華園揭幕開放使用。

七月廿五日

•應白河華嚴寺鍾永成老師及全體信眾之請,前往開示佛法。以「何以要學佛」為題,為與會的三百多名信眾作了一小時的通俗講演。

十月九日

•《釋迦牟尼佛傳》改編的連續劇《佛祖傳》在台視播出,是為第一個佛教電視弘法節目。

十一月

•以「極樂世界」為藍圖規劃的「淨土洞窟」,於佛光山不二門正式開工興建。

●  一九七三年(四十七歲)

四月十八日/農曆三月十六日

•「朝山會舘」落成,由慈莊法師擔任第一任舘長。此為佛光山早期最現代化,也是具有革新意義的一棟建築。

四月十八日至廿四日

•佛光山首次舉辦「清明報恩孝道水陸大法會」,邀請台灣及香港高僧一百餘人參加,並由明常長老主法。「第三屆傳授萬佛菩薩戒」亦同時在佛光山舉行。

五月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伉儷到佛光山訪問。

六月十六日

•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先生暨台灣省政府主席謝東閔等一行蒞山,對佛光山的建設及文化、教育等成就,至表讚揚。

八月二十日

•於佛光山懷恩堂召開信徒座談會,二百人出席。

九月十八日

•創辦「佛光山叢林大學院」,為全國第一所佛教大學,後更名

「中國佛教研究院」,分研究部、大學部,今名「佛光山叢林學院」。

九月廿三日

•應道安法師邀請,前往松山寺為參加「大專佛學講座」之三百餘名大專青年開示,講題是:「為什麼?」

十月十八日

•當選「中日佛教關係促進會」會長。

十一月廿五日

•應中華民國女童軍台灣省第三次全省大露營籌備會邀請,前往高雄澄清湖營地,以「人生的快樂之門」為題,為女童軍作專題講演。

十二月十八日

•應高雄師範學院大慧學社之邀,前往該校以「禪門教育法」 為題,作一場專題講演,院長薛光祖、教授黃靜華等全院師生出席聆聽。

十二月二十日

•應高雄醫學院慧燈學社之邀,前往該院作專題講演,講題:「談心」。

●  一九七四年(四十八歲)

一月

•佛光山發起「冬令救濟會」,嘉惠山下的興田村村民。之後,每年固定舉辦「冬令救濟」,並陸續擴大範圍,從興田村到全國各鄉鎮。後來更成立「急難救助會」,成為常態性的慈善救濟。

二月一日

•印度中華佛寺住持廣清法師將其珍藏的佛陀涅槃塔上的梵文磚塊,贈送大師,作為大雄寶殿鎮地寶物。同時將其在印度請回的佛陀真身舍利,供養大師。

三月二日

•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黨部與高雄市政府聯合於佛光山舉辦講習會,出席人員包括士、農、工、商、漁、勞、水利、婦女等百業人民團體負責人一百餘人,大師應邀為這群多數為各行各業的理事長開示。

三月七日

•大佛城奠基。

三月廿九日

•高雄市府會黨政首長暨全體市議員,包括市長王玉雲、議長孫土池、黨部主委許引經等人,利用青年節假期,攜家帶眷到佛光山舉行「自強活動」,大師應邀開示。

四月七日

•為促進中日佛教友誼,中國佛教會、中日佛教關係促進會組織訪問團,由大師擔任副團長與團長道安法師共同率領煮雲、心平、慈惠、依嚴法師等一行二十三人,前往日本參加日本曹洞宗總持寺開山瑩山紹瑾禪師六百五十年祭典大法會。

四月廿七日

•高雄市黨部、市政府、市議會、救國團及記者公會,聯合假佛光山舉行「新聞記者聯誼活動」,大師應邀開示,講題:「不動」。

五月卅一日

•領導佛光山叢林大學院師生展開《法苑珠林》分段及新式標點工作。

七月

•佛光山「萬壽園」經台灣省政府社會處批准立案。

九月

•首創「朝山列車」,每週定期開辦「佛光山朝山團」,第一團朝山團為九月二十日至九月廿二日。

十月十五日

•為讓佛光山叢林大學院的學生認識叢林生活及發揚禪宗的教育精神,特邀請教界耆宿東初長老,蒞院作專題講學,講授「叢林制度與禪宗教育」,為期六天。

十月廿六日

•邀請名學者南懷瑾教授為叢林大學院的學生講說「叢林制度」。

十一月九日

•世界各國駐華使節團一行五十餘人,在外交部次長蔡維屏及台北市長張豐緒夫婦等人陪同下,專程參訪佛光山,大師致詞歡迎,並親自陪同參觀。

十一月十三日

•於中國佛教會第八屆理監事會第一次會議,當選常務理事。該屆理事會沒有設置理事長一職,由九位當選的理事,分組輪值處理中國佛教會會務,每組三人,以三月為一輪。

十一月十六日

•佛光山開工興建大智殿(即男眾學部),並為紀念棲霞法脈一代高僧,啟建「宗仰上人紀念館」。

●  一九七五年(四十九歲)

一月六日

•佛光山大慈育幼院院舍落成。

一月廿九日

•中國童子軍第三次全國羅浮行義大會第一梯次假佛光山舉行,大師應邀以「悲智願行」為題,為參加的學員、幹部開示。隨後又於二月三日舉行第三梯次,大師再為學員開示「青年三寶」。

一月三十日

•台南開元寺舉辦「青年冬令營」,大師應邀作專題演講,講說「生活的佛教」。

二月三日

•高雄市政府舉行「國父紀念月會」,大師應邀於市府大禮堂講說「動與靜的生活」。

二月五日

•屏東縣政府假佛光山舉辦「國民中學國文教師研習會」,大師應邀開示「佛教與文學」。

二月廿三日

•高雄師範學院假佛光山舉辦自強活動,大師應邀作專題講演,講說「苦集滅道」。

三月十三日/農曆二月初一

•首次舉辦「佛光山信徒大會」,於佛教文物陳列館(即寶藏館)召開,一萬多人參加。從這一次開始,信徒大會訂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召開。

三月十八日

•「叢林大學院」更名為「叢林大學」。

三月廿四日

•應壽山寺念佛會會長曾進朑請法,於壽山寺舉行為期十二天的佛學講座,完整的講述整部《金剛經》要義。

四月二十日

•彰化福山寺開工興建,由心平法師負責,為佛光山第一所分院。

四月廿三日

•於台北志蓮精舍作佛學專題演講,題目為「佛教與生活」。

七月十九日

•中國佛教會在佛光山召開「第八屆第四次理監事會議暨各分支會及各佛教學院院長聯席座談會」,由身為值月常務理事的大師主持,共有來自全國的佛教領袖七十人與會。

七月廿五日

•率團訪問日韓,並於漢城成立「中韓佛教促進會」。

八月

•率領「中國佛教會日韓訪問團」到訪日本,獲旅日僑僧仁光法師贈送《鐵眼版大藏經》一部。十月七日,藏經抵達佛光山,大師親率徒眾搭衣列隊於山門前迎請。

十月二十日

•至「台北國立藝術館」舉辦為期三天的佛學講座,為國內首位進入國家殿堂講說佛法的出家人。

十一月十四日

•第一次啟建為期三天的「萬緣法會」。之後每年固定舉辦。

十一月十六日

•「接引大佛」落成開光,大佛高一百二十尺,為全台最大,也是東南亞最高立佛。開光時,大師說偈云:「取西來之泉水,採高屏之砂石,集全台之人力,建最高之大佛。」

•佛光山大智殿、叢林大學校舍(男眾學部)落成。

•與煮雲法師共同主持「佛光山大雄寶殿奠基典禮」,基石來自印度佛陀說法處的金剛座下五榖磚。

十二月十五日

•應國立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聯合邀請,於交通大學禮堂作了一場佛學講座,講題:「禪宗語錄學」。

十二月十六日

•應淡江文理學院邀請,前往該校與學生「談心」。

●  一九七六年(五十歲)

一月十二日

•歷史學家錢穆博士伉儷,在立法委員楊管北陪同下,到佛光山禮佛,大師親自接待參觀。

一月廿四日

•代表中國佛教會,與台灣省佛教會代表許瑞德居士前往澎湖,於明見寺成立中國佛教會澎湖縣支會。

三月

•「佛光學報」創刊號出版,開啟佛教學術研究之先端。

三月十九日

•應國立成功大學東方哲學研究社之邀,假該校成功校區工程科學中心講堂,為五百位大專師生作了一場專題講演,題目:「禪語漫談」。

四月十八日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應屆畢業生到佛光山參訪,大師應邀開示「佛教與文學」。

五月一日

•張滿足(依空法師)等數十位青年依止大師座下披剃,開佛光山第一批大專學生出家之先河。

五月十一日

•應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邀請,蒞校講說「禪師與禪詩」。

五月十三日

•應屏東農專智慧學社邀請,與該社學員「談心與談禪」。

五月十七日

•佛光山首創「老年夏令營」。

六月廿一日

•「財團法人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正式成立,隨即於壽山寺設立

「佛光施診所」(後遷回佛光山,改稱「佛光診所」)。

六月三十日

•代表「中國佛教會」組團赴美,慶賀美國立國二百週年紀念,為佛教界首次訪美。

八月廿九日

•日本「日華佛教關係促進會」會長,也是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副貫首丹羽廉芳,率領訪華親善團一行二十四人到佛光山訪問,大師親率全山大眾熱烈歡迎並致詞。

九月一日

•與李江南、郭成昌居士等人發起創設的「佛教普門醫院」,歷經兩年籌建正式開幕,成為宜蘭第一所由佛教開辦的醫院。

九月十七日

•應宜蘭福嚴寺宏榮法師之邀,為該寺主持大雄寶殿安基儀式。

九月十八日

•應邀前往台北,為普濟寺重建主持安基典禮。

十一月一日

•正式開辦「英語佛學中心」,培養英文佛學弘法人才,後更名

「英文佛學院」。

•「佛光精舍」啟用,為佛教首座老人頤養天年之所。

十一月八日

•應台北佛教界,包括志蓮精舍、普濟寺、金山寺、普門講堂、慈雲服務隊、真修堂、普門精舍、臨濟寺念佛團、台北蓮友念佛團等單位聯合邀請,再假台北國立藝術館舉行三天的佛學講座,分別講說「從現實的世界說到佛教理想的世界」、「從入世的生活說到佛教出世的生活」、「從古德的行誼說到吾人修持的態度」。

●  一九七七年(五十一歲)

一月

•為增進各佛教學院之間的聯誼與觀摩,在台中萬佛寺舉行「中國佛教會教育團體聯誼會議」。會中通過組織章程,推選大師及悟明、隆道、成一、聖印法師等九人為委員,成立教育委員會,並公推大師為主任委員。

四月十五日

•出版《台灣寺院庵堂總錄》,為第一本詳盡記載台灣寺院庵堂的精裝書。此為華宇出版社朱蔣元、朱其昌父子在大師鼓勵下聯手編著,大師作序。

六月十二日

•應屏東農專邀請,蒞校作了一場佛學講座,講說「佛教的特質是什麼」。

七月

•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從事藏經的整理彙編,加以標點、分段、考證,使藏經更現代化、普遍化。由慈莊、慈惠、慈容、慈嘉、慈怡、依嚴、依空、依淳、達和等法師擔任編修委員,慈怡法師主其事。

七月十五日

•為提升佛教僧團的組織與教育,發起舉辦首屆「僧伽講習會」,邀請全國各寺院住持、監院及重要執事參加,期對僧團的凝聚力及僧才的培育有所助益。

七月廿七日

•接辦蔣經國先生創設的「私立正氣中學」,由岡山遷校到佛光山,更名為「私立普門高級中學」。首任校長為日本大谷大學文學碩士慈惠法師。

八月

•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與美國東方大學締結為姐妹校。

八月四日

•因應客觀環境需求,將「叢林大學」更名為「中國佛教研究院」,並依序設有「研究部」、「專修部」、「東方佛教學院高級班及初級班」,希望藉由更完善的學制,提升學生素質,奠定深厚的佛學基礎。

九月四日

•為促進中日兩國佛教與民間的友誼,在中國佛教會安排下,大師與聖印法師、慈惠法師等人前往日本,訪問「全日本佛教會」及各大宗派寺院,並參加「中日佛教關係促進會」成立四週年紀念大會。

九月廿三日

•東加王國杜包四世之皇后,由何應欽將軍的千金何麗珠陪同蒞臨佛光山。

十月

•國防部政戰部主任王昇上將、警備總部徐文雋先生、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先生的三公子蔣孝勇先生,暨英國國會議員羅伯茲、法爾、懷特等一行,以及巴西聖保羅大學四維教授、美國潘沙拉克市柏克斯市長、日本國際部長鎌田良昭先生等中外各界人士,相繼到佛光山參訪。

十月十五日

•應屏東佛教界,包括屏東縣佛教支會、東山寺、鐵鑪寺、圓音精舍、屏東縣佛教青年會、屏東農專智慧社、屏東佛教婦女會等單位聯合邀請,假屏東縣黨部中山堂舉行為期兩天的佛學講座。

十一月四日

•應台北佛教界之邀,假台北中山堂舉行佛學講座。為讓大家對佛教各宗派有更深入的了解,特以「從佛教各宗各派說到各種修持的方法」為題,進行三天講說。

十一月二十日

•為紀念佛光山開山十週年,啟建萬緣水陸法會七天。此為佛光山開山以來第二次舉辦水陸法會。

十二月一日

•佛光山首度傳授「萬佛三壇大戒」,同時啟建在家五戒、菩薩戒會,共有僧信戒子一千五百餘人參加,當中有美國的博士教授也來求受出家戒法。戒會由大師擔任得戒和尚,期間並遵循佛制,率領戒子於高雄市區行腳托缽;由於戒會殊勝莊嚴,被譽為台灣佛教歷年來傳授戒會的「模範戒期」。

十二月廿六日

•應國立政治大學東方文化社之邀請,蒞校以「讀書、信仰、報國」為題作講演。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