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287 四、生活律儀百事──將戒律融入現代生活

學佛除了要在生活中修善去惡,更要以「八正道」為生活的準繩。八正道是人間生活的依循,大師據此在傳統佛教的清規、戒律基礎上,結合現代生活的特點,寫下「生活律儀百事」,內容包括「僧信共遵」的社會律儀、居家律儀、人事律儀、生活律儀、自然律儀、國際律儀、教育律儀、信仰律儀等八類八十條,以及「僧眾應行」的律儀二十條。*199

關於「生活律儀百事」的內容,詳細可參閱《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以下僅就「僧信共遵」的八類,各例舉二則條目內容:

1、社會律儀

(1)經濟生活要合於「正命」,不從事非法或殺生的職業,例如販賣軍火、毒品、人口、假藥,或從事屠宰、私釀、淫業、無照行醫、製造及販賣黑心食品等。

(2)處世要誠信,待人要和睦,不處心積慮算計別人,不因妒嫉而容不下別人,進而奉行「三好」運動,人人「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帶動社會善良風氣。

2、居家律儀

(1)家中成員要主動從事家務,裡外環境要打掃清潔,物品使用後隨手歸回原處,經常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窗明几淨、整齊明亮。

(2)客廳、廚房、浴廁等使用後,隨手整理潔淨,以方便他人使用。

3、人事律儀

(1)尊重別人隱私,不可窺人私密,不可揭人之短,不可搬弄是非。

(2)平常辦公桌應收拾整潔,物品不可雜亂堆置,尤其要愛護公物,如護己有。

4、生活律儀

(1)晚間十時以後,不打電話找人閒聊,也不宜洽談公事。撥打越洋電話,應該注意時差。偶有特殊情況,自當例外。

(2)出門行車,要遵守駕駛禮儀,守法忍讓,不可違反交通規則,不得亂鳴喇叭,不要製造噪音,不排放廢氣汙染,不胡亂飆車。

5、自然律儀

(1)不可任意棄養寵物,不做不當的放生,應該積極護生,尤其給人因緣,放人生路,就是最好的護生。

(2)愛護花草樹木,不可隨意採摘,進而要熱心參與植樹造林等綠化工作。

6、國際律儀

(1)提倡國際之間語言要溝通、文化要交流、種族要平等、經濟要互助、物質要互通。四海之內,如兄如弟,大家要做「地球人」。

(2)國際間遇有重大災難,應該本著人道精神,迅速提供救援,彼此相互幫助,要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共生共榮」的關懷。

7、教育律儀

(1)終身教育:學習是一生的事,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要永續學習。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習服務,學習奉獻,學習利人,學習尊重異己,學習共生和諧。

(2)全人教育:要能自覺,要能明理,要有自動自發的自我學習精神,要自我突破,要能如禪師們不斷「提起疑情」、「參究話頭」,更要明白自己何去何從。

8、信仰律儀

(1)人生應該及早規劃修道生活,如參加三皈五戒、八關齋戒、短期出家、遊學參訪等,或投入義工服務的行列。

(2)布施時,應該量力隨喜,要做到不自惱、不自苦、不懊悔的布施,並且應該選擇從事教育、文化、慈善、修持等對舉世有貢獻的正信道場,做為種植福田的準則。

「生活律儀百事」含蓋的層面廣泛,有:政治、軍事、經濟、職業、處世、衣食住行、倫理、親子、主僱、合夥、同事、朋友、親屬、士農工商之往來、語言、行為、人際、旅行、會客、環保、生態、寵物、放生、種族、人權、生權、戰爭、學習、服務、技能進修、尊師重道、每日定課、規劃修道生活等等。中國人民大學張文良教授認為,大師所提出的現代律儀,對人類建構公共倫理深有貢獻:

從佛教發展史來看,原始佛教的戒律主要關注「私」的領域規範,而大乘佛教則強化了「他者」意識,其戒律和清規著眼於調整及規範自我與他者關係;星雲大師的現代律儀,則通盤規範自我、他者與社會「公共世界」,是人類建構公共倫理的重要成就。*200

「生活律儀百事」從字面上看,是一條條的僧信規範,實則蘊含了大師對人間佛教落實於人間社會的思考。四川大學段玉明教授在指出「生活律儀百事」的特色時,即表示:「其契合了人間佛教社會性、世界性、生活性的本有特色,其現代性、廣泛性與易持性均非傳統佛教戒律清規所可比擬。」*201

【附注】

*199 詳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戒學〉,《星雲大師全集27.人間佛教的戒定慧》(增訂版),頁63-79。

*200 張文良:〈人間佛教與當代公共哲學的建構〉,收入《星雲大師全集386.專家學者看佛光山6》(增訂版),頁372。

*201 段玉明:〈人間佛教需要自己的戒律規範──星雲大師〈我訂定佛教新戒條〉讀後〉,《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31期,高雄: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21年1月,頁37。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